您的位置:主页 > 医学课程 > 护士资格考试VIP版理论精讲 >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
HIV在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对热及乙醇、次氯酸钠、漂白粉等化学消毒剂敏感。
一、病因与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人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2.传播途径: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眼泪、乳汁、尿液、脑脊液中,血液和精液有传播作用。
①性接触传播:为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②共用针头注射及血源途径
③母婴传播:孕妇可通过胎盘将HIV传播给胎儿
④其他途径:如应用HIV感染者的器官移植或人工授精,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或破损皮肤意外受感染。
3.高危人群有:①同性恋或性乱交者;②静脉药瘾者;③血友病及多次输血者;④HIV感染的母亲所生婴儿。
二、临床表现
(一)艾滋病分期(可分为四期)
1.急性感染期(Ⅰ期): 此期症状常较轻微,易被忽略。轻微发热、全身不适、头痛,畏食、肌肉关节疼痛以及淋巴结肿大等。检查可见血小板减少,CD8+ T淋巴细胞升高。感染后2~6周,血清HIV抗体可呈阳性反应,症状持续约3~14天后自然消失。
2.无症状感染期(Ⅱ期): 无任何症状。可检出HIV以及HIV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的抗体。此期持续2~10年或更长。
3.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期(Ⅲ期): 表现为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身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质地柔韧,无压痛,能自由活动。肿大一般持续3个月以上,无自觉症状。活检可见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4.艾滋病期(Ⅳ期): 最终阶段。易发生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
①全身症状:发热、乏力不适、盗汗、体重下降、厌食、慢性腹泻、肝脾大等。
②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癫痫、下肢瘫痪、进行性痴呆
③感染:原虫、真菌、结核杆菌和病毒感染
④肿瘤:常见卡波西肉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⑤继发其他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
(二)各系统的临床表现
1.呼吸系统: 肺孢子菌肺炎最为常见,是本病机会性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
2.消化系统: 念珠菌、疱疹和巨细胞病毒引起口腔和食管炎症或溃疡最为常见。
3.中枢神经系统:
①HIV直接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无菌性脑炎。临床可表现为头晕、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脑神经炎等。
②机会性肿瘤:如原发性脑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瘤。
③机会性感染:如脑弓形虫病、隐球菌脑膜炎、巨细胞病毒脑炎等。
4.皮肤黏膜: 卡波西肉瘤可引起紫红色或深蓝色浸润或结节,白色念珠菌或疱疹病毒所致口腔感染等。外阴疱疹病毒感染、尖锐湿疣均较常见。
5.眼部: 巨细胞病毒、弓形虫引起视网膜炎,眼部卡波西肉瘤等。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贫血,血小板减少,血沉加快,白细胞降低。
2.免疫学检查: T细胞绝对值下降,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感染后进行性下降),CD4/CD8比值<1.0,此检查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
3.血清学检查:
①HIV-1抗体检查:p24和gp120抗体,用ELISA法连续两次阳性,可确诊。
②HIV抗原检查:可用ELISA检测p24抗原
4.HIV RNA 的定量检测:既有助于诊断,又可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
四、治疗原则
目前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药物,多采用综合治疗:其中以抗病毒治疗最为关键。
(一)抗HIV病毒治疗: 强效联合抗病毒治疗(HAARI,俗称“鸡尾酒”疗法)。
(二)中医中药: 中药既有抗病毒的作用,更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三)机会性感染的治疗:
1.卡氏肺囊虫肺炎: 复方磺胺甲噁唑(复方新诺明)、喷他脒、克林霉素与伯氨喹琳合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2.弓形体病:首选乙胺嘧啶+磺胺嘧啶;次选乙胺嘧啶+氯林可霉素。
3.巨细胞病毒感染: 更昔洛伟
4.鸟分枝杆菌感染: 克拉霉素(甲基红霉素),阿齐霉素等。
5.隐球菌脑膜炎: 应用氟康唑或两性霉素B。
(四)支持及对症治疗:输血,补充维生素及营养物质,明显消瘦者可给予乙酸甲地孕酮改善食欲。
五、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 与不同病原体所致的继发性感染及肿瘤有关。
2.腹泻 与胃肠道机会菌感染有关。
3.恶心,呕吐 与胃肠道机会菌感染、肿瘤有关。
4.皮肤/黏膜受损 与肿瘤,口腔/生殖器疱疹,真菌感染,细菌感染有关。
5.精神状态改变 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HIV有关
6.知识缺乏 对艾滋病及其传播方式的知识不了解。
7.低效性呼吸形态 与卡氏肺囊虫性肺炎,肺结核有关。
8.感知改变: 视力 与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有关。
9.有感染的危险 与医护人员及家属密切接触了HIV有关。
六、护理措施
1.隔离 应在执行血液/体液隔离的同时实施保护性隔离
2.心理护理 HIV/AIDS病人同常人一样,都需要自尊和被人尊重,需要爱和温暖,需要实现自我。
3.严密观察病情 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观察病人精神状态的变化,观察病人神经系统的变化,观察病人有无咳嗽,咳痰,胸痛及呼吸困难,了解病人有无腹泻,排便的次数、量和性状,并做好粪便标本的留取。观察病人的皮肤,口腔和生殖道黏膜的病损情况。
4.用药期间的观察 监测全血细胞计数,以防止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观察有否末梢神经炎的症状。如疼痛,麻刺感或手脚无力。观察有否胰腺炎的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和血清淀粉酶水平、肝功水平增高。
5.预防感染 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要认真洗手。在换药和做管道护理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做好接触性隔离,认真做好口腔,眼,鼻腔,肛周及外阴部的护理。监测体温,及时发现感染征兆。
6.生活护理 鼓励病人独立完成自理。但当病人不能独立完成自理时,应及时给予辅助。给予适合病人口味的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
七、健康教育
1.教给病人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和预防用药方面的知识,包括药物剂量、服用时间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
2.告诉病人门诊预约和治疗安排告诉病
3.告诉病人传播的方法。。
4.告诉病人安全性行为和使用安全套。
5.教会病人如何应用含氯消毒剂或漂白粉等消毒液,进行血、排泄物和分泌物的消毒。
6.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和热量,食物要易于消化。
7.建议病人:每日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不吸烟饮酒;每日刷牙2次;每日至少吃2次水果,蔬菜;经常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