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节黄病毒属

第二十九节黄病毒属
黄病毒属(虫媒病毒)包括流行性乙型脑炎(日本脑炎)病毒、登革病毒及森林脑炎病毒等, 均为有包膜、直径30〜60nm球状颗粒,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ssRNA),长约llkb。此 属病毒所致疾病均为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经吸血媒介昆虫传播。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1. 传播途径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储存宿主和主要传染源为猪、马、牛、羊、鸭、 鹅等畜、禽,呈携带病毒状态,多不致动物病,而可通过库蚊、伊蚊及按蚊等吸血蚊种叮咬将病 毒传播给人并导致严重的致死性脑炎疾患。携带乙脑病毒的越冬雌蚊,可经卵、幼虫垂直传播 给子代蚊,故雌蚊也作为乙脑病毒的储存宿主。因乙脑患者病毒血症短暂,一般不作为传
染源。
2•致病性和免疫性乙脑的潜伏期为10〜15日(4〜21日)。人感染乙脑病毒后,大多数 表现为隐性或轻型感染,只有少数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生严重的脑炎,并多留有后遗症。
乙脑病后或隐性感染后可产生稳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M和 IgG,包括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等。
3•防治原则乙脑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者择其一)自2008年2月18日起均已纳 人中国儿童计划免疫规程中,对于在乙脑流行地区野外宿营的人群,除了注射乙脑疫苗外,还 应加强防蚊(挂蚊帐)驱蚊及灭蚊措施。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和储存宿主,对猪舍进行驱蚊、灭蚊 和研发猪用乙脑疫苗,也是预防人间乙脑的有效措施。
二、登革病毒
登革病毒是登革热(DF)的病原体,并分I〜W共4个血清型,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 中国近年在广东、海南以及广西等地区均发现病例。
在自然界,登革病毒储存于人和猴体内,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潜伏期多为4〜8(3〜14 日)。临床上分普通登革热(DF)和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前者病情较轻, 后者病情较重。DHF/DSS通常发生于既往感染过登革病毒,又再次感染的儿童以及成人中。 登革病毒感染后,对同血清型病毒有较强的免疫力,并持续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