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急剧下降?当心这11类药物在作怪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关注八月 时间:浏览: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是因某些药物致使周围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减少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是门诊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症之一,欧洲和美国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年发病率为10例/100万人,其在老年人和住院患者中的年发病率可能更高。
 
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如果出现血小板计数急剧下降,均应考虑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大多数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为中度至重度血小板减少症。
 
药师作为患者的用药安全卫士,怎样使用利器来为患者保驾护航呢?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那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隐形的凶手。
 
1
 
关于血小板
 
血小板(platelets)是一类小的盘状无核细胞,存在于血液循环中,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血小板的正常寿命为7~10d,约1/3的血小板储存在脾脏中,因脾脏大小不同,故血小板的储存数目会发生变化。
 
2
 
决定血小板数量的三个因素
 
(1)血小板产生的数量:即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血小板的数量——收入。
 
(2)进入血液循环的血小板的数量:不包括脾脏中储存的血小板的数量——结余。
 
(3)血小板被破坏的数量:血小板被脾脏和肝脏中的吞噬细胞(Kupffer细胞)吞噬而被破坏,从而实现更新——支出。
 
血液循环中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对于机体非常重要!!!
 
因此,不管是收入少了还是支出多了,都会导致结余减少,一旦血小板存量减少,就有出血的风险。
 
3
 
DITP的临床表现和可疑药物有哪些呢?
 
 发病时间
 
患者常有数日、数周或数月的用药史,发病时间因药物及其作用机制不同而异,时间短者用药后数小时发病,一般在用药后1~2周发病,时间长者数周甚至数月发病。
 
骨髓抑制性药物多在疗程后期剂量足够时发病。多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在用药24h至7d以内。
 
 出血症状
 
轻者仅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和黏膜出血,这是最早最常见的出血症状,有些患者皮肤出血的同时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严重者可有消化道出血、血尿,甚至颅内出血。
 
较严重的患者可在出血症状的同时出现全身症状,在敏感性患者中也可于用药后数分钟内发生,主要有寒战、发热、无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头痛、腹痛、关节痛、皮肤瘙痒与潮红等。
 
这些症状既可单发也可多发,可能与血小板在循环血中的大量破坏有关。
 
 判断标准
 
表1 判断标准(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卫生科学中心采用的标准) 
 
Levels of evidence 证据级别:
1.肯定:满足1~4;
2.很可能:满足1~3;
3.可能:满足1;
4.不可能:不满足1;
5.数据无法评价。
 
表2 常见的可疑药物
 
4
 
药师在行动——定期监测,及时叫停
 
当患者的用药中存在可疑药物并伴有血小板减少或出血症状时,要全面梳理患者的所有用药。若发现某些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时,要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一旦发生血小板减少,应立即停用各种可能致病的药物,把对患者的伤害降到最低。
 
由于较强的隐匿性,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在临床中常常被忽视,因此,呼吁我们的药师行动起来,一起来指认这个常常作妖的凶手!
 
5
 
最后呈上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治疗方案
 
 表3 治疗方案
 
(本文转载仅作分享,以上图文信息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侵权,请告知删除!电话:13133721358黄生) 原文阅读↙
关注广告图

相关文章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