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医学

您的位置:主页 > 医师助手 > 疾病百科 >

肾动脉狭窄(renalarterystenosis)

2018-07-16     来源:未知         内容标签:肾,动脉,狭窄,renalarterystenosis,肾,

导读:肾动脉狭窄 【病因及病理生理】 肾动脉狭窄(renalarterystenosis)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及纤维肌性发育不全引起,在我国及亚洲,还可由大动脉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病因,约占肾动

肾动脉狭窄
【病因及病理生理】
肾动脉狭窄(renalarterystenosis)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及纤维肌性发育不全引起,在我国及亚洲,还可由大动脉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病因,约占肾动脉狭窄病例的80%,主要见于老年,而后两种病因则主要见于青年人,女性居多。
肾动脉狭窄常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renalvascularhypertension),这是由于肾缺血刺激肾素分泌,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化,外周血管收缩,水钠潴留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及大动脉炎所致肾动脉狭窄还能引起缺血性肾脏病(ischemicnephropathy),患侧肾脏缺血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
【临床表现】
肾动脉狭窄由动脉粥样硬化或大动脉炎引起者,常有肾外系统表现,前者可出现脑卒中、冠心病及外周动脉硬化,后者可出现无脉病。
(一)肾血管性高血压
常呈如下特点:血压正常者(特别是年轻女性)出现高血压后即迅速进展;原有高血压的中、老年患者血压近期迅速恶化,舒张压明显升高。重症患者可出现恶性高血压(舒张压超过130mmHg,眼底呈高血压3或4期改变);不应用抗RAAS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IR)拮抗剂(ARB)、β受体阻断剂,高血压常难以控制。此外,约15%的本病患者因血浆醛固酮增多可出现低钾血症。单侧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若长久不能良好控制,还能引起对侧肾损害(高血压肾硬化症)。
(二)缺血性肾脏病
可伴或不伴肾血管性高血压。肾脏病变主要表现为肾功能缓慢进行性减退,由于肾小管对缺血敏感,故其功能减退常在先(出现夜尿多,尿比重及渗透压减低等远端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表现),尔后肾小球功能才受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而血清肌酐增高)。尿改变常轻微(轻度蛋白尿,常<1g/d,少量红细胞及管型)。后期肾脏体积缩小,且两肾大小常不对称(反映两侧肾动脉病变程度不等)。
另外,部分肾动脉狭窄患者腹部或腰部可闻及血管杂音(高调、粗糙收缩期或双期杂音)。
【诊断】
诊断肾动脉狭窄主要依靠如下5项检查,前两项检查仅为初筛检查,后3项检查才为主要诊断手段,尤其肾动脉血管造影常被认作诊断“金指标”。
(一)超声检查
B型超声能准确测定双肾大小,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观察肾动脉主干及肾内血流变化,从而提供肾动脉狭窄间接信息。
(二)放射性核素检查
仅做核素肾显像意义不大,阳性率极低。需做卡托普利肾显像试验(服卡托普利25~50mg,比较服药前后肾显像结果),肾动脉狭窄侧肾脏对核素摄入减少,排泄延缓,而提供诊断间接信息。
(三)磁共振或螺旋CT血管造影
能清楚显示肾动脉及肾实质影像,并可三维成像,对诊断肾动脉狭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不过它们显示的肾动脉狭窄程度常有夸张。由于螺旋CT血管造影的碘造影剂对肾脏有一定损害,故血清肌酐>221μmol/L的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宜应用;从前认为此时可选用磁共振血管造影,但是近年发现此时造影剂钆体内蓄积可引起严重的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ephrogenicsystemicfibrosis),这必须注意。
(四)肾动脉血管造影
需经皮经腔插管做主动脉-肾动脉造影(以免遗漏肾动脉开口处粥样硬化斑病变)及选择性肾动脉造影,能准确显示肾动脉狭窄部位、范围、程度及侧支循环形成情况,是诊断“金指标”。肾功能不全患者宜选用非离子化造影剂,并于造影前后输液以促进造影剂排泄,减轻肾损害。
表现为肾血管性高血压者,还应检验外周血血浆肾素活性(PRA),并做卡托普利试验(服卡托普利25~50mg,测定服药前及服药1小时后外周血PRA,服药后PRA明显增高为阳性),有条件时还应做两肾肾静脉血PRA检验(分别插管至两侧肾静脉取血化验,两侧PRA差别大为阳性)。检测PRA不但能帮助诊断,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预测治疗疗效(PRA增高的单侧肾动脉狭窄患者,血管成形术后降血压疗效较好)。
【治疗】
针对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及缺血性肾脏病,目前存在如下3种治疗:
(一)血管成形术治疗
常做经皮经腔肾血管成形术(PTRA,用球囊扩张肾动脉),此治疗尤适用于纤维肌性发育不全患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及大动脉炎患者在扩张术后易发生再狭窄使治疗失败,故这些患者扩张术后应放置血管支架。
(二)外科手术治疗
包括动脉内膜切除术、旁路搭桥术及自身肾移植术使病肾重新获得血供。
(三)内科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不能阻止肾动脉狭窄进展,但能帮助控制高血压,改善症状。单侧肾动脉狭窄呈高肾素者,现常首选ACEI或ARB,但是必须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以免血压下降过快过低。双侧肾动脉狭窄者应禁服上述药物。为有效控制血压,常需多种降压药物配伍应用。
现代强效降压药甚多,药物治疗往往能有效控制肾血管性高血压,而且在患者远期存活率上药物治疗也与IyrRA无差异,所以目前不少学者认为肾血管性高血压应首选药物治疗。至于已导致缺血性肾脏病的肾动脉狭窄,为防止狭窄和肾功能损害进展,适时进行PTRA并放置血管支架仍为首选,若PTRA禁忌或PTRA及放置支架失败,则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