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急诊处理及热性惊厥诊疗策略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关注八月 时间:浏览:

 患儿男,2岁1个月,主因“发热半天,抽搐1次”于2013年3月12日10:35由家长及门诊输液室护士送入急诊室。
  患儿全身发热、抽搐,表现为呼之不应、双眼上翻、牙关紧咬、四肢僵硬伴抖动,口唇发绀、口吐少量白沫,无尿便失禁,家长予按压人中不缓解,已持续约5分钟。
  急诊医师立即行心电监护,清理呼吸道后予鼻导管吸氧,已开放静脉通路,予地西泮0.3~0.5 mg/kg静脉缓慢注射,患儿抽搐逐渐缓解,共持续7分钟,其后入睡。
  惊厥的急诊处理
  对于惊厥患儿,医务人员首先应明确患儿呼吸道是否通畅,评估通气及氧合情况,了解循环稳定性。清除鼻腔、口咽部的分泌物或食物等异物,经面罩、鼻导管等途径给予氧气吸入,有条件时立即行心电监护及经皮氧饱和度监测。
  止痉治疗 若惊厥患儿的抽搐在5分钟内自行缓解,则不急于到医院就诊。目前,普遍认为抽搐持续5分钟以上则应给予止痉治疗。首选苯二氮类药物(如地西泮),亦可选用苯巴比妥肌肉注射或10%水合氯醛灌肠。
  病史采集 待患儿状态稳定后,应补充采集病史和查体。在询问现病史时,首先应详细询问发作时是否伴发热、发作表现、持续时间、惊厥与发热的关系、发作后精神状态等;应注意有无咳喘、吐泻、头痛、皮疹等呼吸道、消化道、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表现,有无颅脑外伤、毒物接触、代谢内分泌紊乱等其他能引起惊厥的原因;近期有无疫苗接种史,到院前家长是否曾给予任何治疗措施、尤其是止痉药物。
  既往史中应注意有无伴或不伴发热的抽搐发作;围生期及发育史中主要了解有无围产期缺氧窒息史、重度黄疸史及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等提示神经系统异常的因素;家族史中应注意有无癫痫和热性惊厥的病史,以帮助诊断及预测再发风险。
  体格检查 首先应评估患儿意识状态,通常需要据此决定进一步诊疗;完善心、肺、腹检查,并注意观察有无皮疹、淤斑等传染性疾病的表现;神经系统检查尤为重要,前囟膨隆、颈抵抗、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理征阳性提示可能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育落后、特殊面容、定位体征等需要怀疑引起惊厥的其他疾病。
  急诊实验室检查 建议完善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CRP)检查,了解是否存在感染;所有患儿应查血糖、血钙及电解质,有条件者可行血气分析以明确是否存在血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以及时纠正这些能引起抽搐发作的可逆性因素。
  发热者应积极寻找感染灶,根据临床情况必要时行脑脊液检查;不伴发热者,若发作频繁或出现意识障碍,应行毒物检测和头颅CT检查。
  经补充询问病史,得知患儿入院前半天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6℃,热峰2次,自服退热药后体温不能降至正常,无畏寒、寒战;流少量清涕,无咳喘、吐泻等。
  2小时前就诊于我院门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WBC) 9.6×109/L,中性粒细胞 68%,血红蛋白(Hb) 115 g/L,血小板(PLT) 294×109/L,CRP 15 mg/L,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予阿奇霉素静点抗感染。
  5分钟前输液中,患儿突发抽搐,表现如上述。
  患儿自发病来精神较弱,睡眠、食纳欠佳,二便正常,体重无变化。
  出生史:孕2产1(G2P1),足月顺产,否认围产期缺氧窒息史。
  发育史:智力、运动发育同正常同龄儿。
  既往史:否认重大疾病及发热抽搐等相关病史。
  家族史:其父幼时曾有发热伴抽搐3次,末次为4岁,现体健;否认癫痫等相关疾病家族史。
  查体:体温39.6℃,呼吸30次/分,脉搏120次/分,药眠状态。全身未见皮疹、淤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Ⅱ°,表面无脓性分泌物。呼吸稍促,口唇已无发绀,无鼻扇及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少许痰鸣音、无细湿音。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不大,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可,双侧膝腱、跟腱反射对称引出,双侧巴宾斯基征阴性、踝阵挛阴性,颈无抵抗,布鲁津斯基征及凯尔尼格征均阴性。
  急查血气(动脉)示:pH 7.36,氧分压(PO2) 94 mmHg,二氧化碳分压(PCO2) 39 mmHg,剩余碱(BE) -1.5 mmol/L,血氧饱和度(SO2) 95%,血糖5.8 mmol/L,血钙2.01 mmol/L,血钠138 mmol/L,血钾4.6 mmol/L。
  综上,该患儿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热性惊厥(单纯型)。急诊继续给予心电监护,鼻导管0.5 L/min吸氧,完成阿奇霉素静点抗感染;因患儿仍有高热,追问家长末次退热药为5小时前口服,故予赖氨匹林入壶退热,同时嘱物理降温;因患儿抽搐时间偏长、伴发绀,故予甘露醇静点1次减轻脑水肿。
  热性惊厥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表 惊厥伴发热的鉴别诊断
  热性惊厥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膜炎
  脑炎
  脑病
  中毒性脑病
  瑞氏(Reyes)综合征
  癫痫
  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痫 (Dravet综合征)
  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
  生化、电解质紊乱
  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合并感染
  其他
  热性惊厥发病率约为2%~8%,性别及种族间无显著差异,是小儿最常见的惊厥类型。据不完全统计,热性惊厥约占儿科急诊抽搐病例的60%。
  198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将热性惊厥定义为:年龄3个月至5岁之间发生的惊厥,伴发热,但无颅内感染等特定原因;凡曾发生过无热惊厥者,其伴有发热的惊厥不属于热性惊厥。关于发作时体温,国内外多数文献界定为38℃,我国《关于高热惊厥诊断和治疗的建议》中,则定为38.5℃。
  初次惊厥常发生在体温骤升的12小时内,发作时体温多在38℃~40℃之间,发作类型一般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可伴有短暂意识障碍,多持续数分钟即可缓解,高发年龄为6个月至3岁。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其中复杂型指发病年龄<6个月或>6岁,发作时体温低于38℃,发作形式有部分性发作表现,持续时间较长(超过15分钟),24小时内或1次热程中有多次发作,有神经系统异常,热退后1周脑电图仍有异常。
  热性惊厥须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毒性脑病、癫痫、生化代谢紊乱、原有神经系统疾病发热时伴发惊厥等相鉴别(详见表,未能尽录,供参考)。
  热性惊厥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进一步检查包括腰穿脑脊液检查、头颅影像及脑电图,但对于单纯热性惊厥,这些检查均非必须。
  腰穿是一项有创检查,对于<18个月的婴幼儿伴有以下情况时建议进行:① 纳差、嗜睡或易激惹;② 抽搐后持续存在意识状态改变,或意识恢复缓慢;③ 任何脑膜炎的症状和体征,如头痛、喷射性呕吐、前囟膨隆、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等;④ 复杂型表现;⑤ 应用抗感染治疗前。
  头颅影像对于首次发作的单纯热性惊厥并非常规检查,当无法排除患儿存在颅内压增高、呈癫痫持续状态或部分性发作、存在外伤时,须行急诊头颅CT检查。对于有脑电图异常、有其他神经系统异常的患儿,可择期行头颅磁共振检查。
  同样,对于首发单纯热性惊厥、神经系统无异常的患儿,通常无须行脑电图检查。许多研究表明,脑电图并不能有效预测未来再发热性惊厥或癫痫的风险。有发育落后、潜在神经系统异常及部分性发作的患儿,应行脑电图检查,并通常在热退1~2周后进行。
  对于高热的患儿,可给予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及物理降温等退热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但并不能预防热性惊厥的再次发生。部分研究指出,在发热期间断给予小剂量地西泮(约0.3~0.4 mg/kg)或苯巴比妥口服,有一定预防抽搐复发的作用。
  该患儿1小时后意识转清,可饮水、无呕吐,体温降至37.5℃,心电监护示生命体征平稳。
  急诊医师嘱家长监测体温、积极退热,继续口服阿奇霉素抗感染,并交待若再发抽搐的注意事项,准许患儿离院返家观察。
  因患儿抽搐时间偏长,其父幼时有热性惊厥病史,有一定再发风险,故予预约2周后神经专业门诊,必要时完善相关检查。
  热性惊厥的再发风险与预后
  热性惊厥复发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发病年龄<15个月,一级亲属有癫痫史或热性惊厥史,首次发作呈复杂性。有以上1~2项者,复发率为25%~50%,有3项或以上者,复发率为50%~100%。
  热性惊厥者日后发生无热惊厥甚至癫痫的比例不高,一般不超过5%。其发生癫痫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病前已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表现为复杂性,有癫痫家族史。另有部分癫痫患儿在病程早期表现为热性惊厥,多为特发性癫痫,应注意鉴别。
  热性惊厥为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多数患儿的智力、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不受影响,在惊厥发作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是关键。
(本文转载仅作分享,以上图文信息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侵权,请告知删除!电话:13133721358黄生) 原文阅读↙
关注广告图

相关文章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