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应重视肛门望诊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关注八月 时间:浏览:

肛门为粪便排出之道,为脾肾所司。因此,小儿肛门颜色的变化,对诊断小儿腹泻的虚实寒热,指导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
红而不肿,为伤食泻
小儿为“纯阳之体”,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积食停滞,极易化热,热胜则红。
“谷道,肛门,大肠之候也。大肠虚热,其气热结肛门。”(《诸病源候论·痢候》)
表现于外,故肛门发红。治应消食化积,健脾开胃,佐以清热除湿。方用加味三甲散,佐以达原散治之。
案例:李某,男,4个月。1982年10月22日就诊。腹泻3个月,每日排便3~4次,夹有奶瓣和黏液的黄色粪便,多方医治无效。近3天大便转为绿色,伴有泡沫,便次增多,每日5~6次,伴有轻微咳嗽,指纹青紫,肛门发红。
处方:加味三甲散、达原散各5克。调匀分为9包,每次1包,每日3次。水煎服,白糖为引。药尽病除。
既红且肿,为湿热泻
肛门红肿,是指肛门周围皱褶减少、变浅、外皮发炎水肿而言。此乃水湿内停,郁而化热,湿热互结,下迫大肠,成为泄泻。
“热胜则红,湿胜则肿”,湿热交蒸,表现于外,故肛门既红且肿。治应清热利湿,消导安神。方用达原散,佐以益元散。
案例:冯某,女,3.5个月。1982年7月13日就诊。腹胀腹泻,腹痛哭闹,大便每日10余次,质稀色绿,有黏液,臭秽,指纹紫,舌苔黄,肛门红肿。
处方:达原散、益元散各5克。调匀分为9包,每次1包,每日3次煎服,白糖为引。服后腹泻已愈。
不红不肿,为脾虚泻
小儿“脾常不足”。脾主运化而升清阳。脾伤则水谷不化,清阳当升不升而下陷,水谷夹杂,清浊不分,下走大肠则生飨泄。
此乃脾气不足,肛门不红不肿。治应补气健脾利湿。方用参苓白术散,佐以益元散。
案例:毛某,女,7个月。初诊日期:1982年7月21日。腹泻10余日,泻下溏薄绿色时有黏条粪便,每日3~4次,舌苔薄白,指纹隐紫,肛门不红不肿。
处方:参苓白术散、益元散各5克。调匀分为9包,每次1包,每日3次。水煎服,苹果3片为引。药尽病除。
肛门暗乌,为脾肾两虚泻
暴泻伤阴,久泻伤阳。新泻为脾病,久泻由脾及肾,肾司二阴,脾肾阳虚,命门火衰,则真脏色露,表现其窍,故肛门现暗乌之色。
治应健脾益气,回阳祛寒。方用参苓白术散、桂附理中散。
案例:刘某,女,1岁1个月,初诊日期:1982年6月7日。腹泻3个月,曾在郑州某医院检查诊为慢性肠炎,用抗感染药及收敛药、健胃药无效。给予静脉输液后稍有好转,停输液后仍腹泻不止。遂来找马老求治。
患儿排便10余次,色黄白,夹有不消化食物。面色眦白,腹软不胀,舌淡苔白,指纹淡滞,肛门暗乌。此乃脾肾两虚,阳不振则食不化,水谷不分,下而为泻。
处方:参苓白术散、桂附理中散各5克。调匀分为9包,每次1包,每日3次,水煎服,服后腹泻已愈。
按语:《黄帝内经》云“湿胜则濡泄。”前贤有“无湿不成泻”“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马教授治腹泻,多在施治药中加利尿之药,如益元散,每每获得预期效果。古有“利小便当为实大便”之说,即此意也。
但治病的关键,在于辨证准确,方能一投获效。肛门,为大肠之外候,尤其是小儿脏气清灵,肛门更能直观表现出机体内部的变化。
有时尽管症状不典型,几种类型的腹泻不易分清,凭借肛诊,便于分型。
故《灵枢·本脏篇》云“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也。”《丹溪心法》亦云“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
因此,对小儿腹泻,应重视对肛门的望诊。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马荫笃中医儿科临证经验》,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
(本文转载仅作分享,以上图文信息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侵权,请告知删除!电话:13133721358黄生) 原文阅读↙
关注广告图

相关文章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