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医学

您的位置:主页 > 医学课程 > 医学考点 >

理论要点之药理学:利尿药

2020-01-13     来源:未知         内容标签:理论,要点,之,药理学,利尿,药,第,一节,袢,

导读:第一节 袢利尿药 一、药理作用 (一)强大的利尿作用 抑制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对氯化钠的再吸收,降低肾的稀释功能及浓缩功能,而发挥强大利尿作用,排出大最低渗尿。在

第一节 袢利尿药

一、药理作用

(一)强大的利尿作用 抑制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对氯化钠的再吸收,降低肾的稀释功能及浓缩功能,而发挥强大利尿作用,排出大最低渗尿。在水与电解质平衡保持正常水平时,持续给予大剂量呋塞米可使成人排尿大量增加。

(二)增加肾血流量和前列腺素E的含量,此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时的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二)增加Ca2+、Mg2++的排泄。

二、不良反应

(一)水与电解质紊乱 表现为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低氯碱血症,长期应用可出现低血镁。低血钾症严重时,可引起骨骼肌及肾小管的器质性损伤及肝昏迷,增加强心苷对心脏的毒性。

(二)高尿酸血症和高氮质血症 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分泌减少,导致高尿酸血症。

(三)耳毒性 呈剂量依赖性,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减退或暂时性耳聋。(XL2007-2-036;zy2001-1-066;zl2005-1-036;zl2003-1-117)

XL2007-2-036. 能抑制尿液的稀释和浓缩过程,并具有强大利尿作用的药物是

A.呋塞米

B.氢氯噻嗪

C.高渗葡萄糖

D.山梨醇

E.甘露醇

答案:A

zy2001-1-066. 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和髓质部的利尿药是

A.螺内酯

B.氨苯蝶啶

C.甘露醇

D.呋塞米

E.氢氯噻嗪

答案:D

【解析】利尿中三类利尿药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是常考得考点。高效利尿药通过抑制髓袢升支粗段Na—K+—2Cl-共同转运体,影响尿液的稀释和浓缩功能,其不良反应有耳毒性,故不能与有耳毒性的药物(如氨基糖甙类)合用。

zl2003-1-117 对呋塞米(速尿)特点错误的描述是

A.降低肾脏的稀释与浓缩功能

B.排出大量等渗尿液

C.过度利尿可导致低血钾

D.长期大量静脉给药可致中毒性

E.具有抗尿崩症的作用

答案:E

第二节 噻嗪类及类噻嗪类

(一)药理作用 以氢氯噻嗪为代表:

1.利尿作用 抑制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远曲小管开始部位)NaCl的再吸收,产生中等效能的利尿作用。

2.抗尿崩症作用 明显减少尿崩症患者的尿量,主要用于肾性尿崩症及加压素治疗无效的垂体性尿崩症。

3.降血压作用 它是重要的抗高血压药物。

(二)不良反应

1.电解质紊乱 产生低血钾、低血镁、低氯碱血症等。

2.潴留现象 如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

3.代谢性变化 致高血糖、高血脂症,肾素、醛固酮过度分泌。

4.高敏反应 引起发热、皮疹、过敏反应。

5.其他 可增高血尿素氮,加重肾功能不良。(zy2008-1-054;zl2002-1-083)

zy2008-1-054具有抗尿崩症作用的药物是

A.氢氯噻嗪

B.呋塞米

C.螺内酯

D.甘露醇

E.氨苯碟啶

zy2008-1-054答案:A

题干解析:此题是理解记忆型题,以氢氯噻嗪为代表噻嗪类利尿药的药理作用:1.利尿作用 抑制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远曲小管开始部位)NaCl的再吸收,产生中等效能的利尿作用。2.抗尿崩症作用 明显减少尿崩症患者的尿量,主要用于肾性尿崩症及加压素治疗无效的垂体性尿崩症。3.降血压作用 它是重要的抗高血压药物。

正确答案分析:根据上述可知氢氯噻嗪具有抗尿崩症作用。

备选答案分析:其他利尿药不符合题干。

思路扩展:由这一题我们要知道出题老师的思路:利尿药是常见考点,每一类的作用特点及不良反应要重点掌握。

zl2002-1-083 伴水肿的轻度高血压患者,应首选

A.氢氯噻嗪

B.硝苯地平

C.哌唑嗪

D.卡托普利

E.可乐定

答案:A

解析:氢氯噻嗪主要通过抑制远曲小管近端对C1-的主动重吸收和Na的被动重吸收,影响肾脏的稀释功能,产生中等强度的利尿作用,适用于各类水肿,尤以心性及肾性水肿较好;同时通过排钠使小动脉壁细胞内的Na浓度降低,Na-Ca2++交换减少,Ca2++浓度降低,血管扩张;降低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等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诱导动脉壁产生扩血管物质等三种机制产生降压作用,单用于轻度患者。因此,伴水肿的轻度高血压患者,应首选氢氯噻嗪。

第三节 保钾利尿药

螺内酯(安体舒能)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醛固酮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肾远曲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并排出钾离子和氢离子。

(一)药理作用 与醛固酮竞争醛固酮受体而发挥抗醛固酮作用,抑制Na—K+交换,减少Na的再吸收和K+的分泌,表现为排Na留K+作用。螺内酯的利尿作用不强,其利尿作用起效慢而维持时间久,并与体内醛固酮的水平有关。常与中效或高效利尿药合用,以增强利尿效果,减少K+的排出。

(二)不良反应 久用可引起高血钾,尤其当肾功能不良时。可引起男子乳房女性化和性功能障碍,致妇女多毛症等。(zy2003-1-223;zy2000-1-86)

zy2003-1-223 可引起男子乳房女性化和妇女多毛症的药物是

A.甘露醇

B.螺内酯

C.呋塞米

D.糖皮质激素

E.氢氯噻嗪

答案:B

zy2000-1-86. 氨苯蝶啶作用的特点是

A.产生低氯碱血症

B.具有抗醛固酮作用

C.产生高血糖反应

D.产生高血钾症

E.产生低血钠症

答案:D

第四节 碳酸酐酶抑制药【新大纲添加内容】

一、作用与作用机制

乙酰唑胺通过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而抑制HC03-,的重吸收,治疗量时乙酰唑胺抑制近曲小管约85%的HC03-的重吸收。由于Na在近曲小管可与HC03-结合

排出,近曲小管Na重吸收会减少,水的重吸收减少。但集合管Na重吸收会大大增加,使K+的分泌相应增多(Na- K+交换增多)。因而碳酸酐酶抑制药主要造成尿中HC03-、K+和水的排出增多。由于碳酸酐酶还参与集合管酸的分泌,因此集合管也是这类药物利尿的另一个次要部位。乙酰唑胺还抑制肾脏以外部位碳酸酐酶依赖的HC03-的转运。

二、临床应用

1.治疗青光眼

2.急性高山病

3.碱化尿液

4.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第五节 渗透性利尿药

甘露醇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一)药理作用

1.脱水作用 静脉注射后,它不易从毛细血管渗入组织,故可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间液水分向血浆转移而产生组织脱水作用。

2.利尿作用 静脉注射后,能迅速增加尿量和Na、K+的排出,2~3小时后利尿作用达峰值。

(二)临床应用

1.脑水肿和背光眼 该药不易进入脑组织或眼前房等有屏障的特殊组织,静脉滴入高渗甘露醇溶液后,这些组织特别容易脱水。为多种原因(如脑瘤、颅脑外伤、缺氧等)引起的脑水肿的首选药。短期用于急性青光眼或术前使用以降低眼内压。

2.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 能在肾小管液中发生渗透效应,阻止水分再吸收,维持足够的尿流量,使肾小管内有害物质稀释,从而保护肾小管,使其免于坏死。(zy2005-4-063;;zy2006-3-121;zy2006-3-122)

zy2005-4-063治疗脑水肿的首选药是

A.甘露醇

B.螺内酯

C.呋塞米

D.氯噻嗪

E.氢氯噻嗪

答案:A

(121~122题共用题干)

A.利尿剂

B.α受体阻滞剂

C.β受体阻滞剂

D.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zy2006-3-121.妊娠患者最不宜选用的降压药为 E

zy2006-3-122.哮喘患者最不宜选用的降压药为C (D )

孕妇禁用ACEI,以免影响胎儿发育。ARB

心绞痛同时伴有重度心力衰竭、休克、窦性心动过缓、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时禁用β受体阻滞剂,支气管哮喘及严重阻塞性肺气肿须慎用或禁用。停用此类药物宜逐步减量,以免突然停药有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