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医学

您的位置:主页 > 医学课程 > 护士资格考试VIP版理论精讲 >

第十一节 肛瘘病人的护理

2020-01-16     来源:未知         内容标签:第十,一节,肛瘘,病,人的,护理,肛瘘,是指,直肠,

导读:肛瘘是指直肠下部或肛管,与肛周皮肤间形成的慢性感染性管道。 典型的肛瘘由内口、瘘管、外口3部分组成 ,其 内口多位于齿状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破溃

肛瘘是指直肠下部或肛管,与肛周皮肤间形成的慢性感染性管道。典型的肛瘘由内口、瘘管、外口3部分组成,其内口多位于齿状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后易形成肛瘘,脓肿形成是直肠肛管周围炎症的急性阶段。而肛瘘则是慢性期。

一、病因及分类

(一)病因

常为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最常见原因)的后果,可由脓肿自行溃破或切开引流后形成,少数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或由损伤引起。

(二)分类

1.根据瘘口与瘘管的数目分

(1)单纯性肛瘘:只存在单一瘘管。

(2)复杂性肛瘘:存在多个瘘口和瘘管,甚至有分支。

2.根据瘘管所在的位置分

(1)低位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包括低位单纯性肛瘘和低位复杂性肛瘘。


(2)高位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包括高位单纯性肛瘘和高位复杂性肛瘘。

201207210646031101.jpg

二、临床表现

1.疼痛     多为隐痛不适。急性感染时,有较剧烈的疼痛。

2.瘘口排脓    瘘口经常有脓液排出,在脓液排出后,外口可以暂时闭合;当脓液积聚到一定量时,再次冲破外口排脓,如此反复发作。

3.发热    肛瘘引流不畅时,脓液积聚,毒素吸收可引起发热、头痛、乏力等表现。

4.肛周瘙痒   瘘口排出的脓液刺激肛周皮肤,使肛门部潮湿、瘙痒,久之可形成湿疹。

三、辅助检查

1.直肠指检    瘘管位置表浅时可触及硬结样内口及条索状瘘管,在内口处有轻压痛。

2.内镜检查    肛门检查时可发现内口。

3.特殊检查    若无法判断内口位置,可将白色纱布条填入肛管及直肠下端,并从外口注入美蓝溶液,根据染色部位确定内口。

4.实验室检查    当发生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时,病人血常规检查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增高。

5.影像学检查    碘油瘘管造影检查可明确瘘管分布

四、治疗原则

手术切除。原则是切开瘘管,敞开创面,促进愈合。手术方法包括:

1.瘘管切开术或瘘管切除术,适用于低位肛瘘。

2.挂线疗法,药线腐蚀和机械压迫,切开肛瘘。适用于高位单纯性肛瘘的治疗或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辅助治疗。挂线疗法最大的优点是可避免肛管直肠环被一次切断而引起肛门失禁

五、护理问题

1.便秘  与疼痛惧怕排便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肛周皮肤瘙痒有关

3.潜在并发症:伤口感染、肛门狭窄、肛门失禁

六、护理措施

1.保持大便通畅

(1)饮食:注意清淡,忌辛辣食物,多进新鲜果蔬;多饮水。

(2)养成良好排便习惯:术后病人因惧怕疼痛,常拒绝排便,应向其解释术后排便的意义,在有意排便时应及时排便;可口服缓泻剂,必要时应用止痛剂以缓解疼痛。

2.加强肛周皮肤护理

(1)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嘱病人局部皮肤瘙痒时不可用指甲抓,避免皮肤损伤和感染。

(2)温水坐浴:手术后第二天开始,每日早晚及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浴后擦干局部,涂以抗生素软膏。

(3)挂线后护理:嘱病人每5~7天至门诊收紧药线,直到药线脱落。脱线后局部可涂生肌散或抗生素软膏,以促进伤口愈合。

3.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定期行直肠指诊,以及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为防止肛门狭窄,术后5~10天内可用示指扩肛,每日一次,肛门括约肌松弛者,术后3天起指导病人进行提肛运动。

七、健康教育

1.局部清洁,常作肛门坐浴。

2.直肠肛管疾病应及时治疗,并耐心坚持治疗至治愈为止。

3.嘱病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