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医学课程 > 执业医师笔记大全 >
第十九节立克次氏体
2020-01-12 来源:未知 内容标签:第十九,节,立克,次氏,体,第十九,节,立克,次氏,
导读:第十九节立克次氏体 一、生物学性状 概念、形态及染色 概念: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生物学性状与细菌 类似,有细胞壁,但形态多样,以二分裂方
第十九节立克次氏体
一、生物学性状
-
概念、形态及染色
-
概念: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生物学性状与细菌 类似,有细胞壁,但形态多样,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含有DNA和RNA,有较复杂的酶系统,专 性细胞内寄生,对四环素和氯霉素等抗生素敏感。
立克次氏体目被分为立克次氏体科和无行体科。对人类致病的立克次氏体主要有5个 属,即立克次氏体科的立克次氏体属和东方体属,以及无行体科的埃里克体属、无行体属和新 立克次氏体属。其中立克次氏体属又分为两个生物群,即斑疼伤寒群及斑点热群;东方体属包 括有恙虫病东方体(立克次氏体)。
-
形态与染色:球杆状或呈多形态,大小为(0. 3〜0. 6pm) X (0. 8〜2. 0Mm),有细胞壁 且含肽聚糖和脂多糖(LPS),胞质内有核糖体。革兰染色为阴性,但不易着色,常用姬姆萨 (Giemsa)染色呈紫蓝色,或Gimenza染色呈红色。
-
培养特性立克次氏体只能在活的宿主细胞内生长,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常用培养立 克次氏体的方法有动物接种、鸡胚接种和细胞培养。
斌资料去【】丽.guoka
免费下载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资料去丨 【】
中国存在的主要立克次氏体病包括有斑疹伤寒群的普氏立克次氏体和斑疹伤寒立克次氏
体分别引起的流行性斑疹伤寒和立克次氏体地方性斑疹伤寒,以及恙虫病东方体(恙虫病立克 氏体)引起的恙虫病。此外,埃里克体属的查非埃里克体、无行体属的嗜吞噬细胞无行体和新 立克次氏体属的腺热新立克次氏体可分别引起人单核细胞埃里克体病、人粒细胞无行体病和
人单核细胞新立克次氏体病(腺热),其中查非埃里克体常常引起严重致死性感染。除流行性 斑疹伤寒外,均为人兽(畜)共患病或动物源性疾病或自然疫源性疾病,患病动物或带菌动物既 作为传染源,又作为储存宿主。主要病原性立克次氏体所致疾病、传染源、传播媒介及传播方
式,参见表3-6 〇
表3-6主要病原性立克次氏体所致疾病、传染源、传播媒介及传播方式
病原性立克次氏体 |
所致疾病 |
传染源/储存宿主 |
传播媒介 |
|
传播方式 |
普氏立克次氏体 |
流行性斑疹伤寒 |
人 |
人風 |
人虱+ |
—^人 |
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 |
地方性斑疹伤寒 |
啮齿动物 |
鼠蚤和鼠虱 |
鼠— |
h蚤或虱—人 |
恙虫病东方体 |
恙虫病 |
啮齿动物 |
恙蛾® |
鼠— |
-恙蟥幼虫®—人 |
恰菲埃里希氏体 |
人单核细胞埃里希 |
啮齿动物、犬、鹿 |
蜱 |
鼠等^一^蜱—人 |
|
氏体病 |
|
|
|
|
嗜吞噬细胞无行体 |
人粒细胞无行体病 |
啮齿动物、鹿、牛、羊 |
蜱 |
鼠等+ |
蜱—人 |
腺热新立克次氏体 |
腺热 |
鱼类 |
吸虫® |
吸虫^一►鱼类4人② |
注:①恙螨幼虫叮咬,将鼠类病原体传给人;恙螨还可作为储存宿主 ②通过吸虫寄生,腺热新立克次氏体在鱼类中自然传播,人通过进食生鱼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