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免疫耐受
2020-01-12 来源:未知 内容标签:第十二,节,免疫,耐受,第十二,节,免疫,耐受,一,
导读:第十二节免疫耐受 一、 基本概念 免疫耐受(immunetolerance)是指抗原特异性的免疫无应答。对某种抗原产生免疫耐受 的个体,对其他抗原保持正常的免疫应答能力。免疫耐受是一种特殊形
第十二节免疫耐受
一、 基本概念
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是指抗原特异性的免疫无应答。对某种抗原产生免疫耐受 的个体,对其他抗原保持正常的免疫应答能力。免疫耐受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免疫应答,它由抗 原诱生,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免疫耐受不同于免疫抑制,后者是一种抗原非特异的免疫不应 答或低应答状态。对自身抗原的耐受可避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免疫耐受分为中枢耐受 及外周耐受。诱导免疫耐受的主要机制是克隆清除和克隆无能。
二、 中枢免疫耐受
中枢免疫耐受(central tolerance)是指在胚胎发育阶段及出生后免疫细胞的中枢发育过 程中,尚未成熟的T与B细胞接受自身抗原刺激后形成的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
三、 外周免疫耐受
外周免疫耐受(peripheral tolerance)是成熟的T及B细胞在接触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后 形成的免疫耐受。
四、耐受原与免疫耐受状态的诱导
-
能诱导免疫耐受的抗原称为耐受原(tokragen)。耐受原的持续存在是维持机体免疫 耐受状态的重要条件。一旦耐受原在体内消失,机体对该特异性抗原可重新产生免疫应答。
-
多次注射外源性耐受原可使免疫耐受状态延长。
-
小分子的可溶性,非聚合状态抗原易成为耐受原,大分子颗粒性物质和蛋白聚合物抗 原多是免疫原。
-
抗原经静脉注射最易诱导免疫耐受,经皮下及肌肉则较难。
ww.guokaow.com
-
在成年个体应用免疫抑制措施(如全身淋巴组织射线照射或应用环磷酰胺、环孢霉素
A及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同时提供耐受原有利于免疫耐受性的诱导。
五、免疫耐受与临床
某些慢性感染病毒、细菌等可长期在体内存在,从而建立诱导机体进入特异性免疫耐受状 态(如许多慢性乙肝患者对HBV病毒免疫耐受)。
以小剂量多次注射变应原,可逐渐诱导对变应原的免疫耐受,达到治疗某些I型超敏反应 性疾病的目的。
第十三节抗感染免疫
一■、基本概念
免疫系统针对感染性病原体(细菌、病毒等)诱导的免疫应答称为抗感染免疫。感染性病 原体因其寄生的部位分为胞内感染病原体和胞外感染病原体。
二、 针对细胞外病原体的效应机制
(一) 抗细菌固有免疫应答
主要依赖补体、肥大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首先,补体系统可通过替代、 MBL途径裂解细菌,C3a、C5a片段可调理吞噬细胞杀菌,C3a/C5a或巨噬细胞分泌的趋化因 子可趋化中性粒、淋巴细胞到达感染部位吞噬杀菌。
(二) 抗细茴适应性免疫应答
组织局部DC吞噬细菌后迁移至引流淋巴结激活Th2,淋巴结FDC捕获抗原并在Th辅 助下激活B细胞并分泌特异性抗体。抗体随体液循环至全身,可中和游离的细菌及其毒素。 而分泌型SIgA可阻断细菌的黏膜黏附。Th2应答对清除胞外菌感染很关键:①诱导抗体中 和细菌和毒素;②促进吞噬杀菌。
(三) 抗寄生虫免疫
寄生虫的复杂性在于有多个宿主细胞、多个生活周期、多种虫型和生化特性改变,因此容 易发生慢性感染和免疫病理损伤。抗寄生虫免疫以Th2免疫为主,寄生虫及其产物诱导肥大 细胞分泌IL-4,促进Th2分化,促进B细胞分泌IgE,肥大和嗜碱性粒细胞通过FcdRI结合包 被IgE的寄生虫,并脱颗粒在虫表面杀虫;Th2分泌IL-5可趋化嗜酸性粒细胞到达感染部位 杀虫。抗体还通过补体经典途径损伤寄生虫。
三、 针对细胞内病原体的效应机制
胞内感染病原体包括病毒、胞内感染性细菌和疟原虫等,其中病毒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微 生物,需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复制病毒蛋白和核酸。
(_)抗病毒免疫
1.抗病毒固有免疫病毒通常在感染细胞3〜5天内达到复制高峰,在感染早期(96小时
内),固有免疫发挥重要的抗病毒复制功能。组织细胞分泌的IFNa/卩可迅速激活邻近细胞合
泌IFN-7以激活邻近的巨噬细胞,上调其抗原提呈功能和分泌细胞因子功能。
2.抗病毒适应性免疫组织局部的DC、巨噬细胞摄取(或被感染)病毒抗原后,迁移至引 流淋巴结;同时加工、处理病毒抗原并将之提呈给CD4+ Th细胞和CD8+ T细胞,启动适应性 免疫应答。①所产生的病毒特异性CTL是清除病毒的主力,可杀伤大部分藏匿病毒的靶细 胞;②Thl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IFN
7、IL-2)对于有效诱导CTL必不可少;③病毒特异性B 细胞的激活和IgG抗体的分泌约在1周以后,具有中和血液和体液游离病毒、通过调理吞噬和 ADCC作用清除病毒的功能。
(二)抗胞内菌感染免疫
Thl免疫应答和特异性CTL的诱导有利于清除胞内感染细菌。如,结核杆菌感染的巨噬 细胞分泌IL-12,促进Thl分化,Thl通过分泌IFN-7激活巨噬细胞杀伤结核杆菌。CTL可 裂解感染病毒的靶细胞。
四、病原体的免疫逃逸机制
(一) 抗原性变化
许多病毒和细菌在复制(或繁殖)过程中其编码基因经常以较高频率突变,导致病原体抗 原不断变异,或者丢失关键T、B细胞表位。变异毒株因此得以躲避已经形成的特异性免疫的 选择压力、不能被有效清除而获得扩增优势。流感病毒和结核分枝杆菌的抗原变异尤为明显, 使免疫系统无从识别或发挥免疫效应。
(二) 持续性感染
HBV通过典型的持续性感染逃避免疫攻击,具体机制包括:病毒基因组整合至宿主染色 体中而进入潜伏状态,仅低水平或不表达病毒蛋白,因此被宿主的免疫系忽视;一旦潜伏病毒 基因被激活,启动高水平病毒复制进入活动感染期。
(三) 免疫抵抗
-
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杀菌、杀病毒功能带荚膜的肺炎球菌可抵抗吞噬细胞吞噬;结 核杆菌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内体和溶酶体融合抑制巨噬细胞杀菌功能是导致结核慢性感染和肉 芽肿形成的重要原因。
-
干扰宿主的抗原提呈腺病毒早期蛋白E1和E3分别干扰APC的MHC分子的 mRNA转运和糖基化,下调MHC I类分子表达,而MHC I对病毒抗原的提呈是诱导CTL 的前提。
-
干扰抗感染细胞因子、补体功能腺病毒E3可拮抗TNF对感染细胞的裂解作用。 EB病毒的BCRF1蛋白类似于IL-10,可抑制IL-2和IFN7合成,而后者对于诱导Thl型抗病 毒免疫起重要作用。寄生虫表达补体抑制分子的类似物,抑制补体系统活化和杀虫功能。
-
直接杀伤免疫细胞HIV可直接感染和裂解CD4+ Th细胞,造成严重免疫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