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 基本知识问答
2018-07-15 来源:未知 内容标签:病理,生理学,基本,知识问答,病理,生理学,
导读:病理生理学 基本知识问答 l_什么是疾病? 疾病是机体在内外环境中一定的致病因素作用F,田稳态破坏 而发生的内环境紊乱和生命活动障碍。在多数疾病中,机体对致病 因素昕引起的损
病理生理学
基本知识问答
l_什么是疾病?
疾病是机体在内外环境中一定的致病因素作用F,田稳态破坏
而发生的内环境紊乱和生命活动障碍。在多数疾病中,机体对致病
因素昕引起的损害发生一系列防御性的抗损害反应,从而表现出各
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的异常。
z.试述病理过程与病理状态的概念。
病理过程: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和
形态结构的病理性变化。如肺炎以及所有其他炎性疾病都有炎症这
个病理过程。一种疾病可以包含几种病理过程,如肺炎球菌性肺炎
时有炎症、发热、缺氧甚至休克等病理过程。
病理状态:是指发展极慢的病理过程或病理过程的后果。病理
状态可以在很长时间内(几年、几十年内)无所变化。例如皮肤烧
伤治愈后形成的藏痕即为病理状态。
3传统的死亡概念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
么?
传统的死亡概念认为死亡是从活的状态过渡到死的状态的渐进
过程,可分为三期:
濒死期:主要特点是脑干以上的神经中枢功能丧失或探度抑制.
表现为反应迟钝、意识模糊或消失、各种反射迟钝或减弱和呼吸与
循环功能进行性减弱。
?坩?
临床死亡期:主要特点是延髓处于深度抑制和功能丧失的状态.
各种反射消失、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后两者认为是临床死亡的标
志。
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的最后阶段。此期各重要器官的新陈代
谢相继停止.并发生不可逆性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的改变.整个机
体已不可能复活。
4.近代死亡概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近代认为死亡应当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机能的水久性丧
失。整体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即全脑机能的永久性消失。判断脑
死亡的主要指征是:深度的不可逆昏迷和大脑全无反应性、所有颅
神经反射消失、自主呼吸停止、瞳孔散大、脑电波消失和脑血液循
环停止等。脑血液循环停止是判断脑死亡的重要指征.脑血管造影
或同位素检查一旦证明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即可立即判定死亡。
s.小儿体液含量与水代谢有何特点?
人体体液含量因年龄而有差异,新生儿体液含量最多.约占体
重的80%}婴幼儿次之.约占70“;学龄儿童叉次之,约占65%;
成人体液古量只占体重的60%。小儿体重轻,体积小,相对体表面
积比成人大。蒸发水分多;加上小儿代谢旺盛,婴儿每天摄入及排
出的水量为体内总液量的l/2.而成人是有1/7;此外,小儿机体发
育不全,各种调节机能较差。因此.小儿比成年人更易发生水代谢
紊乱。
6试述正常成人机体每日进出水量的平衡情况。
正常成人每日饮水约1200ml,食物含水约]000ml,机体代谢产
生水300rrll左右.总共约2500rr_I。每日通过肺排出水约350ml,经
皮肤蒸发和出汗排水约500ml,随粪排水1sonll.随尿排水1500ml
左右,总共排出约2500ml。机体每日进出水量大致相等,从而保持
动态平衡。
7.低渗性脱水与高渗性脱水各有哪些基本特征?
低渗性脱水的基本特征是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低渗,血清钠
浓度小于135㈣I/I.(135mEq/I.),血浆渗透压小于280m()sm/I,。
?烈‘
高渗性脱水的基本特征是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高渗.血清
钠大于150 mmfll几、血浆渗透压大于310m()sm/I.。
8引起高渗性脱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饮水不足。
(2)水丢失过多:可经胃肠道、皮肤、肺脏及肾脏等途径丢失。
9.高渗性脱水病人屎液有何变化?为什么?
囚为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高渗,反射性引起抗利尿素分泌
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强.重吸收增多.从而引起
尿量减步和尿比重增高。
10.什么是脱水热?
高渗性脱水患者因细胞内液明显减少,使汗腺分泌减步、皮肤
蒸发的水分也减少,散热功能受到影响,可出现体温升高,称为脱
水热。
11.低渗性脱水息者为什么早期就易发生循环衰竭?
低渗性脱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水分向细胞内转移.使本
来减少的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血容量随之减少.因而心输出量降
低,血压下降,甚至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发生。患者在早期就易
发生循环衰竭,是本型脱水的主要特征。
12.等渗性脱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等渗性脱水时.钠与水成比例地丧失,细胞外液保持等渗状态.
血清钠浓度在135~150remol/I』之间,渗透压在280~310mOsm/l,
之间。
13.簪渗性脱水矗着为什么曦有低渗性脱水的疰状,夏首^渗
性脱水的症状?
该类患者血容量和组织闻液均曼著减少。由于循环血量减少,血
压下降.严重者可导致休克;又由于组织间渍明显减少.可出现组
织脱水症状,如皮肤弹性下降.眼眶内路等症状。这些是低渗性脱
水的主要症状。如果患者未得到及时治疗。由于经皮肤的蒸发以及
经肺脏透过呼吸等途径不断丢失水分.常可转变为高渗性脱水,而
出现口渴.尿步等症状。
’站。
14什么是水中毒?对机体最大的危害是什么?
在某些病闻作用下,引起水在体内大量潴留,并产生包括低钠
血症在内的一系列症状与体征,这一综合征称水中毒。它对机体危
害最大的是脑水肿。
15何谓低钾血症?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血清钾浓度低于3 5…l/I_称为低钾血症。其产生原因:
(1】钾摄入不足:如消化道梗阻、昏迷、手术后较长时间禁食
均可导致钾摄入不足。
(2)钾排出过多。
(D经胃肠道失钾:这是小儿失钾的最重要原因,常见于严重腹
泻呕吐、伴有大量消化液丧失的患者。
②经肾失钾:这是成入失钾的最重要原因.例如利尿药的长期
连续使用或用量过多的患者。
③经皮肤失钾;在高温环境中进行重体力劳动时,大量出汗亦
可导致较多钾的丧失。
(3)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例如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碱中毒、
过量使用胰岛素等均可使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丽发生低钾血症。
16低钾血症对机体有哪些主要影响?
(1)对骨骼肌的影响:低钾可使肌细胞兴奋性降低,临床上出
现肌肉无力、弛缓性麻痹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肌麻痹,这是低
钾血症患者的主要死园之一。
(2)对心脏的影响;低钾使心肌的兴奋性升高,传导性降低,自
律性增加.收缩性增强。
(3)对胃肠的影响:低钾可引起胃肠运动减弱.患者常笈生恶
心、呕吐和厌食,严重缺钾可致难以忍受的腹胀,甚至麻痹性肠梗
阻。
(4)对肾的影响:慢性低钾血症常出现尿液浓缩功能障碍,病
人有多尿和低比重尿的临床表现。
17.何谓高钾血症.试述常见病因。
血清钾浓度高于5.5 mm【1l几称为高钾血症。常见的病因:
-76?
(¨肾脏排钾减少。如急性肾功能衰竭。
(2)钾摄入过多,如静脉内补钾过多过快。
(3)细胞内钾释放进入细胞外液过多,如酸中毒、缺氧、严重
剖伤和挤压伤等。
18试述输人库存血导致高钾血症的机制。
因为库存血中红细胞裂解将钾释放出来,库存时间越久.血钾
越高。一般库存2周血钾增高4~5倍。库存3周后,血钾可高达10
倍。因此,输入大量库存血会导致高钾血症。
19试述严重高钾血症导致心搏骤停的机制。
血钾过高可致心肌兴奋性消失,引起心搏骤停。
20高钾血盘与低钾血症时心电豳备有何改变?
高钾血症时心电图最特征性的改变是T波高尖.其次可出现P
波降低、增宽或消失,P R间期延长,R波降低和QRs波增宽,Q
T间期缩短。
低钾血症时心电图最特征性的改变是T波低平并出现u波.其
次可有QRs波群增宽,P R闻期延长,s T段电压低,Q T间期延
长。
21对血清钾浓度过高患者可采取的措施殛原理。
(1)使钾向细胞内转移:葡萄糖和胰岛紊同时静咏注射,血清
钾就随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以供合成糖原需要-应用碳酸氢钠(不
能与钙剂一起注射)不仅能提高血浆pH,且能通过对钾的直接作用
促使钾进入细胞内。
(2)使钾排出体外:阳离子交换树脂聚苯乙烯磺酸钠经口服或
灌肠后,能在胃肠道内进行Na’K’交换而促进体内钾排出{对于严
重高钾血症可用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来移除体内过多的钾。
(3)注射钙剂和钠盐,拮抗钾的作用:ca“能使心肌闻电位上
移,促进兴奋性恢复。此外,细胞外液ca抖增多,动作电位复极第
2期ca“。内流增多,心肌收缩性增强,给Na。后.细胞外Na’浓度
增高,除极时Na’内流加快,()期除极上升速度加快,幅度加大,有
利于传导性恢复。
?77 u
22何谓水肿?其基本发病因素有哪两类?
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其基本发病因
素:
(1)固体内钠水潴留引起细胞外液增多而导致组织间液增多,当
增多的组织间液不能及时移走.聚集到一定程度就发生水肿。
(2)由于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包括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
增高、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与淋巴回流受阻,会引起组织间液生成
过多或回收过少.或两者兼有,其结果导致组织间渡过多积聚而形
成水肿。
23.何谓有效胶体渗透压?哪些情况可引起有效胶体渗透压下
降?
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去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的差值叫有效胶体渗
透压。下述三种情况可使之降低:
(1)血浆蛋白浓度特别是白蛋白浓度下降时;
(2)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时;
(3)组织间掖中蛋白积聚时.如淋巴回流受阻。
24.何谓肾性水肿?为什么先出现于眼睑或面部?
肾原发性功能障碍引起的全身水肿,称为肾性水肿。肾性水肿
时体静咏压及外周毛细血管流体静压无明显增高,而大量积滞的液
体就首先分布于组织间压较低和皮下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或面
部。
25急性肾小球肾炎产生全身性水肿的机制。
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
发生肿胀和增生、炎性细胞渗出和纤维蛋白的堆积和充塞囊腔,使
管腔变窄,造成肾小球钠水滤过量显著下降,导致钠水滞留而出现
全身性水肿。
26.肾病综合征产生全身性水肿的机制。
该病患者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造成低蛋白血症与血浆胶
体渗透压下降t导致组织间掖积聚,这是麓病机制的中心环节。其
次是由于继发性血容量减少和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醛固酮和抗
利尿素分泌增多.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多,导
致钠水潴留,这也是产生水肿的重要因素。
27.试述心性水肿的发病机理。
心性水肿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最重要的是钠水潴留和毛细血
管流体静压增高。
(1)钠水潴留:心衰患者心泵血机能减弱,心输出量减步,引
起循环血量减步,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和肾小管重吸收增多,导致钠
水潴留。
(2)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心衰时体静脉血压增高导致毛细
血管流体静压增高,组织间液生成过多而形成水肿。引起体静脉血
压增高的因素;心收缩力减弱以致排血量减少.不能等量地将血液
搏出.引起心房和静脉淤血;心输出量减少通过颈动脉蜜压力感受
器反射地弓f起静脉壁紧张度升高,小静脉收缩,静脉血压升高;钠
水潴留使血容量增多,也可使静脉血压增高。
28.试述肝硬化产生腹水的机制。
(1)肝静脉回流受阻,以致肝淋巴生成增多,过多淋巴经肝表
面和肝门溢至腹腔,形成腹水。
(2)门静脉高压造成所属毛细血管血压升高,肠壁及肠系膜水
肿.继而水肿液漏入腹腔内。
(3)大量腹水形成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醛同酮和抗利尿激
素分泌增多.导致继发性钠水潴留,加重腹水形成。
(4)肝硬化时,肝功能障碍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发生低蛋白
血症,也能促进腹水形成。
29.何谓肺水肿?根据发病机制不同可分为哪两类?
肺间质有过量液体积聚和/或溢入肺泡腔内.称为肺水肿。因发
病机制不同可分为流体静压性肺水肿和通透性肺水肿。前者是因毛
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所致;后者是由肺泡上皮和/或微血管内皮通透
性增高所引起。
30.过量输液导致肺水肿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过量输液引起肺泡毛细血管血压升高,组织闻液生成过多t当
?触?
超过淋巴回流增加的极限时,就可能发生肺水肿。
31.何谓脑水肿?试述其分娄与发病机制。
脑组织的液体含量增多引起脑容积增大,祢为脑水肿。可分为
三种类型:
(1)血管源性脑水肿:是最常见的一类。见于脑的外伤、肿瘤、
出血、梗塞、脓肿,化脓性脑膜炎等。其发病机制是毛细血管通透
性增高,血浆外渗,大量液体聚积在白质的细胞间隙。
(2)细胞中毒性脑水肿:主要见于严重脑缺血缺氧及各种中毒
性脑病。其主要发病机制是细胞代谢障碍。ATP生成减少,钠泵功
能障碍,细胞内钠水潴留,导致细胞内水肿。灰质、白质可同时受
累。
(3)间质性脑水肿;主要发生于阻塞性脑室积水时。当肿瘤、炎
症或胶质增生堵塞了导水管或脑室孔道时,便可引起脑积水和相应
脑室周围自质的间质性水肿。
32何谓缓冲系统?体内哪一对缓冲能力最强?
缓冲系统是指一种弱酸和它的盐所组成的具有缓冲酸碱能力的
混合溶液。人体血液中有许多对缓冲系统,其中以血浆中碳酸氢盐
缓冲系统(NaH(:o。/Hz(:o,)的缓冲能力最强。
33.有哪些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
有pH、二氧化碳分压(PcOD、二氧化碳结合力(“):cP)、标
准碳酸氢盐(SB)、实际碳酸氢盐(AB)、缓冲碱(BB)、碱剩余
(雎)、碱缺失(BD)、阴离子间隙(AG)。
34.机体通过哪四个方面对酸碱平衡进行调节?各有何特点?
机体由血液中缓冲系统、肺的呼吸、肾脏排酸保碱以及组织细
胞四个方面共同调节,维持体内酸碱平衡。但它们在作用时间和强
度上有差别,各有其特点;血液缓冲系统反应迅速,作用不能持久;
肺的调节作用效能最大,缓冲作用于30分钟时达最高峰,但仅对
(、():有调节作用}细胞的缓冲能力虽强,约于3~4小时发挥作用t但
常可导致血钾的异常;肾脏的调节作用较缓慢.常在数小时后起作
用.但维持时间长,特别对保留NaHcO。和排出非挥发性酸具有重
要的作用。
35简述导致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大多是因严重复杂的原发疫病发生合并症
后出现,如糖尿病患者发生剧烈呕吐、尿毒症患者发生高热等。也
可以是由于治疗措施不当而促进其发生,如不正确地使用利尿药、肾
上腺皮质激素或碱性药物,可以在原来酸碱紊乱的基础上再加上代
谢性碱中毒等,
36试述代谢性酸中毒的基本特征及产生原因。
代谢性酸中毒的基本特征是血浆Hcoi浓度原发性减少,血浆
SB、AB、BB和cozcP均降{氐.BE负值增大,在失代偿时pH值F
降。PaCOz代偿性降低。
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①固定酸产生过多;②肾脏排酸功
能障碍;③体内碱丢失过多;④血钾增高;@含氯制剂的过量使用。
37.试述低钾血症导致代谢性碱中毒的机制。
低钾时细胞外液K’浓度降低,细胞内K’向细胞外转移,而细
胞外液中的H’向细胞内移动;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K’缺乏可导致
H’分泌增多,H’Na’交换增加,Hcoi重吸收增加。由于上述二
个因紊而导致代谢性碱中毒。
38.某肾盂肾炎息者,血气分析测定pH7 32,Pa(:o:4.0kPa
(30nmtHg),HCOilSmmol/L,该病人应是哪型酸碱平衡紊乱?
根据血气分析.结合病史可诊断为代谢性酸中毒,即原发性
Hcoi降低导致pH降低,Pa(:o。降低是呼吸代偿性变化,而不是并
发呼吸性碱中毒。因根据代偿性酸中毒预计代偿公式计算得出;
PaC()f1.5×HC0i+8±2=30.5±2mmHg(4.1±O 0kPa)
宴测的PacO:落在此范围内,故可诊断为单纯代谢性酸中毒,而非
混合性酸碱中毒。
39试述呼吸性酸中毒的基本特征及产生原因。
基本特征是血浆H:c咄浓度原发性增高,Pa0曙大于6.25kF’a
(46rnmHg),AB、c02C:P升高,AB大于SB,肾脏代偿调节后,SB、
BB也可增高,BE正值增大。
?踟?
引起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不外乎是c()。排出障碍或c()。吸入
过多。临床上多数是由于通气功能不足而致的c()。排出受阻,常见
于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肌麻痹、呼吸道阻塞、胸廓病变和肺部疾病,
40.酸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何影响?
此时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如乏力、嗜踵、反应迟
钝,严重者可昏迷。其机制:①H’对部分生物氧化酶有抑制作用,使
氧化磷酸化过程减弱、ATP生成减少,以致脑组织能量供应不足}②
H’使脑组织中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增强.引起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
作用的7一氨基丁酸生成增多。
41.酸中毒对心血蕾有哪些影响?
血浆H’浓度增高对心脏和血管产生严重影响:(1)H。可使毛
细血管前括约肌及小动脉平楫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导致阻
力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出现休克;(2)H’抑制心肌收缩.
甚至引起心力衰竭#(3)酸中毒时常伴有血钾增高,后者可致心律
失常,甚至发生心脏传导阻滞或心室纤颤。
42.为什么对严t呼嚷性酸中毒患者在通气改善之前不能用
NaHC037
因NaHC03进入体内后.离解成Na’和HCOi。而Hcoi与H’
作用生成H拉o”可加重呼吸性酸中毒,故对这类病人必须保证有
足够通气.使过多的cO:能及时排出.方可应用Nail(如。治疗。在
通气未改善前,常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
船.试谜代谢性■中毒的基奉特征置暑I起原因.
基本特征是血浆HCO;浓度原发性升高.血浆中SB、AB、BB
和c0£P均增高,同时Pa(n也可发生代偿性增加.BE正值增大。
}I起代谢性■中毒的常见原因:(1)酸丢失过多,如胃酸丢失
过多或经肾丢失H’过多;(2)■性药物输入过多I(3)血钾降低;
(4)血氯降低。
代谢性■中毒时.通常因肾脏的代偿作用t使NaHCO~重吸收
减少,患者的尿藏呈t性。但在低钾性碱中毒时.患者尿液反而呈
?船?
酸性.故称反常性酸性尿。其产生机制是由低钾引起的碱中毒时,肾
小管上皮细胞内缺K’而使H’一Na’交换占优势,尿中大量H‘排出,
从而使尿液呈酸性。
45简述呼吸性碱中毒的基本特征殛产生原因。
基本特征是因通气过度所引起的血浆H:c()。浓度原发性减步,
Pac()z下降,AB小于sB,经肾脏代偿调节后,AB、sB、BB和c():cP
均降低.BE负值增大。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①低张性缺氧}
②精神性通气过度(如瘴病发作时);③代谢过盛(如发热、甲亢)#
@某些药物的作用(如水杨酸);⑤呼吸机使用不当造成通气量过大
等。
46。何谓缺氧?可分为噼四种类型?
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机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发生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缺氧。根
据缺氧的原因和血氧的变化,一般将缺氧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
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四种类型。
47试述低张性缺曩的主要特点和产生的主要原因。
主要特点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使动脉血氧饱和度减少,组织
供氧不足。引起低张性缺氧的主要原因:①暇入气体的氧分压过低;
②外呼吸功能障碍I⑨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艟.何谓循环性缺曩?其产生原因如何?
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引起的组织缺氧称
循环性缺氧或低动力性缺氧。其产生原因:①全身性的循环性映氧,
见于体克和心力衰竭}@局部性循环性缺氧,见于栓塞、血管病变
如动脉粥样硬化或脉管炎与血栓形成等.
4,.试述且液性缺■的蠢客置常见原因。
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
蛋白结台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组织缺氧称血液性缺氧。因大多是
动脉血氧古置降低而氧分压正常,故又豫等张性低氧血症。常见的
原因是贫血、一氧倦磷中誊t高鞔血红蛋白血症辱。
5机一■
83?
由于c()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失去运氧功
能;此外,c()还能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使其2,3二磷酸甘油酸
生成减少,氧离曲线左移,氧台血红蛋白中的氧不易释出,从而加
重组织缺氧。
5l什么叫发绀?它与缺氧的关系如何?
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增加至sog/I。(殛%)以上可
使皮肤与粘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发绀是缺氧的表现,但缺氧的
病人不一定都有发绀,如血液陛缺氧可无发绀;有发绀的病人也可
以不缺氧,如红细胞增多症患者。
52何谓组织性缺氧?由哪些原因目f起?
组织细胞利用氧异常所引起的缺氧称为组织性缺氧。引起的原
因有:①组织中毒,如氰化物、硫化氢中毒;②组织水肿时.因组
织间液和细胞内液的异常增多,使气体弥散距离增大,引起内呼吸
障碍;③维生素缺乏.某些维生素是呼吸链中许多脱氢酶的辅酶的
组成成分,若这些维生素严重缺乏时,生物氧化将发生障碍;④组
织需要过多,如冠状动脉硬化的病人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肌耗氧
量增加可诱发心绞痛。
特点
各型缺基的血矗变化
54.氟疗对哪型缺氧效果最好?为什么?
对低张性缺氧的效果最好。因为这一型缺氧病人动脉血氧分压
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正常。吸氧可提高肺泡氧分压,使动脉
血氧分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增高、血氧含量增多,因而对组织的供
氧增加。
55何谓氧中毒?可分为哪三种类型?
当机体较长时间吸入高压氧或常压高浓度氧而导致组织器官功
能或结构的政变时,称为氧中毒。有肺型、神经型和眼型三种类型;
肺型以肺部病变及呼吸功能受损为主;神经型以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为王;眼型以视网膜病变及功能受损为主。
56何谓发热?按病因不同可分哪两大类型?
临床上常把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 5 c,通称发热。这一慨念不
够精确。因许多情况可使体温超过正常0.5c,其本质并非发热。根
据体温调定点的概念,发热的正确定义应是;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
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根据其病因不同,发热可分为两大类: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
发热。前者是由各种生物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所引起,后者则
由生物性病原体以外的因素所引起。
57.何谓致热原,可分为哪两类?
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热的任何物质都祢为致热原。致热原可分为
外源性致热原(外致热原)和内源性致热原(内生致热原)。
58.什么是外致热原?
早期人们认为来自体外的致热原叫外致热原.继之发现外致热
原本身不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而是激活体内产生内
生致热原的细胞,合成释放内生致热原后再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
引起发热。因而,现在扩大了外致热原的范围,认为凡能激活体内
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的物质,不论来自体外或体内,均称之为外
致热原。也就是说外致热原叉叫发热激活物。
59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发热反应多数由什么原因所致?
临床上输液或输血过程中出现的发热反应,多数是由所输液体
或容器被内毒素污染所致。
60何谓内生致热原?已发现有哪几类?
外致热原作用于体内的某些细胞.这些细胞被激活后能合成一
种分子量小的物质.它可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发热,这
种体内新台成的小分子物质叫内生致热原。
?S5?
最早发现的内生致热原是白细胞致热原,最近叉发现三种:即
干扰索、肿瘤坏死因子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
61.发热过程可分为几期?各期有何特点?
叮分为以下三期:
(1)体温上升期:由于体温调定点上移,产生升温反应,引起
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苍白、散热减少.病人自感恶寒。另一方面由
于骨骼肌不随意收缩而出现寒颤。竖毛肌收缩.加上机体代谢加强.
使产热增多,从而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上升。
(2)高热持续期:体温已升至调定点,产热和散热住较高水平
上保持动态平衡,体温不再继续上升。此时皮肤血管巴转为舒张,皮
肤可发红,且是由温度较高的血液灌注皮肤,病人有酷热感。
(3)体温下降期:体温调定点下移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引起
散热反应,体表血管进一步扩张,排汗增多.散热增强,出现散热
大于产热,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何改变?
体温升高l c,基础代谢率提高13%,心率每分钟平均增加10
次。
63机体发热常出现哪型脱水殛其机理?
常出现高渗性脱水.其产生机制。
(1)发热时皮肤温度增高.蒸拉水分增多。
(2)发热时呼吸加深加快,经肺丢失水分增多。
(3)发热时机体可大量出汗.汗是低渗液体。
上述原因使失水大于失盐,故常导致高渗性脱水。
q,何谓热惊厥?
小儿在高热时发生的局部和垒身性抽搐休热惊厥。常见于出生
后6个月~6岁的儿童,可能与大脑皮质发育未成熟有关。
65.发热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有何影响?
由于体温升高和脑血流量增加,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必奋性升
高,表现出失眠,烦躁不安.头昏.头痛。体温升高到40 c以上.中
枢神经系统往往由兴奋转为抑制,表现为淡漠、嗜睡,有的出现幻
?86?
觉、谵妄.甚至发生昏迷和抽搐。
66何谓炎症?其基本病理变化有哪些?
炎症是机体在体内外各种损伤因子作用下,由损伤细胞的酶分
解产物(化学介质)所诱麓的防止组织损伤扩大,促进损伤部位修
复,以防御为主的局部组织反应。其基本病理变化为局部组织的变
质、渗出和增生。
67炎症局部有哪些临床表现?
可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68.何谓肿瘤?有哪两大类型?
肿瘤是致瘤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某种体细胞异常增生而形
成的新生物。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前者生长较慢、与
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对机体的危害相对较小;恶性肿瘤生长迅
速.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常呈浸润性生长而侵入邻近组织?且
.常形成转移,对机体的危害性极大。
69.恶性肿瘤包括哪两类?
包括癌和肉瘤两类:
(1)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如来自鳞状上
皮的称为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来自腺上皮的恶性肿瘤秫为腺癌。
(2)肉瘤;从间叶组织包括结缔组织、脂肪、肌肉、脉管、骨、
软骨组织u及淋巴、造血组织等发生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如来
自骨组织的叫骨肉瘤。
癌症常指所有的恶性肿瘤,而恶性肿瘤细胞通称癌细胞。
70癌细胞有哪些生物学特性?
(1)癌细胞的自主性;癌细胞在不同程度上脱离机体控制?往
往表现为不间断地自主生长、繁殖和分化不良。自主性越大,日4增
殖速度越陕,分化程度也越低。
(2)癌细胞的浸润性与转移:癌细胞可侵犯周围正常组织,转
移到远处。
(3)癌细胞特性的遗传:癌细胞能把自主性、浸润性和转移等
生物学特性遗传给子代细咆。
?87?
(4)癌细胞的分化异常.癌细胞在不同程度上缺乏成熟的形态
和完整的功能。
(5)瘤细胞膜的功能异常:癌细胞的表面负电荷增加,细胞接
触抑制消失等。
(6)癌细胞的生化代谢异常:表现为DN^含量增加,棱酸合成
加速和分解过程减弱,蛋白质合成旺盛,糖代谢中的有氧酵解增强
等。
7l_何谓致癌因素?有哪些重要的外源性致癌因素?
凡能引起癌症的病因称为致癌因素,分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娄。
目前受到重视的外源性致癌因素有:①物理性致癌因素:如电离辐
射、紫外线及异物等;②化学性致癌因素:如3,4苯并芘、亚硝胺
等;③生物性致癌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病毒致癌。
72何谓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转移方式有哪几种?
浸润是指癌细胞向邻近组织侵入和破坏的局部扩散过程;而转
移是指癌细胞播散到原发病灶以外的部位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癌
同样粪型的肿瘤的过程。转移的途径有:①淋巴道转移;②血道转
移}③种植性转移。
73预防肿瘤发生有哪些原则?
(1)尽量消除和避免致癌困素的作用;
(2)保持机体的良好状态.增强抗肿瘤能力;
(3)加强普查和早期及时治疗癌前病变;
(4)发现肿瘤易感人群并采取措施;
(5)开展肿瘤的药物预防,叉叫化学预防。即用一种或儿种无
毒的化学物质来阻止癌的发生发展。
74何谓癌前病变?常见的癌前病变有哪些?
癌前病变茉指某些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长期
不治愈即有可能转变为癌。早期笈现与及时治愈癌前病变,对项防
肿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常见的癌前病变有牯膜白斑、子宫颈糜
烂、纤维囊性乳腺病、结肠或直畅息肉、慢性萋辅性胃炎及胃溃疡、
皮肤慢性溃疡与皮肤乳共谢等,
?88?
75何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I)Ic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摄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F凝血因
子或血小板被激活,犬量可溶陛促凝物质人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
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休克、贫
血和脏器功能障碍。
76导致DIC’发生的原因和发病机制有哪些?
(1)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系
统:细菌、病毒、螺旋体、高热、抗原抗体复合物、休克时持续的
缺血、缺氧和酸中毒、艘血症的细菌内毒索等,在一定的条件下皆
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损伤,使其下面的胶原暴露。胶原为表面带
负电荷的物质,能激活凝血因子Ⅺ,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而凝血。
(2)组织严重破坏使大量组织因子进入血液,启动外源性凝血
系统:在外科丈手术、严重创伤、产科意外(如胎盘早期剥离、宫
内死胎等)、恶性肿瘤或实质性脏器的坏死等情况1:均有严重的组织
损伤或坏死,大量组织因子(即凝血因子Ⅲ,或称组织凝血活酶)进
入血液,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而凝血。
(3)血细胞大量破坏: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大量破坏时.分
别释放大量不同的促凝血物质,促进DIC的形成。
(4)其他促凝物质进入血液:一定量的羊水、转移的癌细胞或
其他异物颗粒进入血液可以通过表面接触使因子Ⅻ活化而激活内源
性凝血系统。
77.不恰当使用6-氯基己酸为什么可促进DIC’形成?
因为6一氰基己酸是一种纤溶抑制剂,若使用不当.会造成纤溶
系统的过度抑制,血液粘度增高,促进DI(:的发生。
78.试述DIC病人出血的机制。
(1)凝血物质的消耗:在DIc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
和血小板的大量消耗。
(2)纤溶系统的激活:在DK、过程中,继发性纤溶系统被激活,
导致纤溶酶形成增多.纤溶酶除能使纤维蛋白(原)降解外.还能
水解凝血因子v、vⅢ和凝血酶原等,擅这些凝血犀子进一步减少。
?S9?
(3)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大量形成:FDP有强
烈的抗凝血作用而引起出血。
79.3P试验(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lation lest)阳性说
明什么问题?
DI(患者血浆中是否存在有FDP,临床上常用鱼精蛋白副凝试
验(3P试验)进行检测。3P试验阳性,说明患者血浆中存在有FDP
片段.对DI(、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80.诊断DIC病人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有哪些?
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含量减少。
8Il试述急性Di(:导致休克的机制。。
(1)广泛的微血管内形成微血栓.循环血量急剧减少;
(2)冠脉内微血栓形成.心肌受损导致泵血功能减退.心输出
量减少;
(3)DI(:常伴有广泛出血.直接使循环血量减少}
(4)直接或间接激活激肽系统和补体系统.以致激肽和补体生
成增多。激肽能使微动咏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毛细血管通透
性增高,外周阻力显著下降;而补体使肥太细胞脱颗粒.湎过释放
组胺发挥与激肽类似的作用。上述因素的作用.使血压下降.而导
致休克。
82.DI(:病人早期应用肝素有什么好处?
肝幕是人体内正常抗凝物质之一.它对已形成的血栓没有作用.
但在DIC早期(高凝期或消耗性低凝期)应用肝素可防止新的徽血
栓形成.可缓解病情和阻止疾病继续发展。但当DIC已处千继发性
纤溶亢进期时则应慎用肝紊。
33.何谓休克?
体克是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周凰循环障碍.其
特点是组织灌流量急剧下降导致各重要器官机能代谢障碍和细胞损
伤的复杂的垒身性病理过程。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血压下降、面色苍
白、皮l默诛镎:出}争汗i脉捧壤弱.尿量减步栅棒意搂漠蓦。
14.试莲休克发生的持动玮节。
?9D?
尽管引起休克的原因很多,但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不外乎血容
量减少、心输出量急剧减少和外周血管容量扩大等三个方面。
85根据休克发展过程。休克分为哪三期?
(1】休克I期:是休克发展的早期阶段.又称休克早期。此时
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以缺血为主.故又称微循环缺血期。
(2)休克Ⅱ期:本期病情进行性恶化,故又称临床进展期。此
时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淤血,故又称微循环淤血期。
(3)休克I期:本期是休克发展的晚期,又称休克难治期。此
时微血管麻痹,对血管活性物质失去反应,故此期又弥微循环衰竭
期。
86休克对肾功能有何影响?
早期可导致功能性的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临床表现是少尿、氯
质血症等。到了休克晚期,由于持续性肾缺血导致肾小管坏死而发
生器质性肾功能衰竭。常出现严重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87.何谓休克肺?
休克时,由于肺循环障碍或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引起肺淤
血、水肿、出血、肺不张、透明膜形成等病理变化,导致肺的换气
功能障碍,动脉血氧分压降低。病人表现为进行性缺氧和呼吸窘迫,
最后发展为急性呼吸衰竭。通常将由休克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称为
休克肺。
88.引起中毒性休克的病因有哪些?其中鼍t要的是什么?
中毒性休克又弥感染性休克,其病因有细菌、病毒、真菌、立
克次体等.其中以革兰氏阴性细菌为最重要,占感染性休克病因的
70~80%,又以大呖杆菌、痢疾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较为常见。
89应当怎样正确监护休克病人的朴液量?
为了控制补液量适当.应动态地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晟好
还测定肺动脉攥压。若中心静咏压或肺动脉楔压低于正常,说明补
液不足.反之若超过正常.则说明补液过多.应当立即停止补液,严
密观察病情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果没有测中心静脉压或肺动脉楔压
的条件,应动态地观察颈静脉充盈程度、尿量、血压、脉搏等,作
?9f-
为监护输液的尺崖,特别是尿世是很重要的简易实用的指标。
90试述休克病人用扩血管药的先决条件。
必须在病人血容量得到充分孙充的先决条件F才使【{J打血管
药。否则,啦管的扩张将使血压进一步急剧降低而减少心、腩血液
供应。
9l试述休克病人用缩血管药的适应症。
(1)血压过低而叉不能立即朴液时,可用缩血管药来暂时提高
血压姒维持心、脑血液供应。
(2)对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缩血管药效果好,应尽早
使用。
(3)对高动力型感染性休克和低阻力型心源性休克.缩血管药
也有疗效。
92什么叫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疏通血管或再造血管使组织得到血液的再灌注.在一定
条件下,这种再灌注反而引起组织更加严重的损伤.这种反常现象.
称之为再灌注损伤。
93何谓冠心病硬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畦病,称缺
血性心脏病,叉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痛.简称冠心病。引起冠心病的
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昧痉挛。
94什么叫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或称泵衰竭,是由于心肌原芨性或继发性收缩和/或舒
张功能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降低,以致不能满足机体的代
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
95何谓容量负荷过度殛其常见原因?
容量负荷过度又称前负荷过度,是指心脏舒张时所承受的容量
负荷过大,也即心脏舒张末期容量过度增加。左室容量负荷过度常
见于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右室容量负荷过度常见于肺动脉
瓣或三尖瓣关闭l不全、房间隔或室问隔缺损伴有左向右分流时。
96何谓压力负荷过度及其常见原因?
?92?
压力缸荷过度叉称后负荷过度,足指心脏在收缩时所承受的阻
抗负荷增加。造成左室压力过度负荷的常见原因有高血压。主动脉
瓣狭窄、芒动脉缩窄;造成右窒压力负荷过度的常见原因是肺动脉
高压和肺动脉瓣狭窄等。
97.试述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
有感染、心律失常、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妊娠和分娩、过
多过快的输液、洋地黄中毒、情绪激动、过度体力活动、气候的急
剧变化等等。
98试述左心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机制。
左心衰会引起肺淤血和水肿.继而导致呼吸困难,其产生机制
是;
(1)肺顺应性降低,使呼吸肌作功和耗能增加;
(2)肺淤血水肿,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衡,引起低氧血症。低
氧血症可反射性地兴奋呼吸巾枢而引起呼吸困难i
(3)肺毛细血管压增高和/或肺问质水肿,可刺激肺泡毛细血管
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呼吸运动加强,偿患者感到呼
吸费力;
(4)当肺淤血、水肿时,常伴有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使呼
吸阻力增大,也是造成呼吸困难的原吲。
99何谓限制性通气不足及其常见产生原因?
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到限制所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称为限制性
通气不足。常见产生原因:①呼吸肌活动障碍;②胸廓的顺应性降
低;③肺的顺应性降低;④胸腔积液和气胸。
100.何谓气体弥散障碍殛其常见原因?
肺泡膜两侧的气体通过交换后不能达到正常的平衡状态称为气
体弥散障碍。引起的原因:
(1)弥散距离增大:由于肺水肿、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肺
泡透明膜形成等原因可使肺泡膜厚度增加;肺泡内出现水肿或渗出
液,使气体不能与肺泡膜直接接触;毛细血管扩张、稀血症等可使
毛细血管血浆层增厚。上述因素最终导致气体弥散距离增大,弥敬
-93?
量减少。
(2)弥散面积减少:肺气肿、肺结核和肺肿瘤等病变可破坏肺
泡壁,使肺泡面积和毛细血管数目减少;肺炎、肺水肿等肺宴变,固
肺泡被炎性渗出液或水肿液充填。气体不能进入而失去交换作用;此
外,肺动脉分支的阻塞或肺不张与肺叶切除时均可使弥散面积减少。
(3)弥散时间缩短:肺血流速度过快时,血维流经肺泡毛细血
管的时间缩短,气体弥散量减少。
101试述慢性呼寰导致肺源性心脏病的机制。
慢性呼衰可累及心脏,主要引起右心肥大与衰竭.即肺源性心
脏病。其发病机制:
(1)肺泡缺氧和-氧化碳潴留所致血液氢离子浓度过高.均可
引起肺小动脉收缩,使肺动脉压升高.从而增加右心后负荷.这是
右心受累的主要原因;
(2)肺小动脉长期收缩可导致血管肌层增厚和肺血管硬化,由
此形成持久的稳定的慢性肺动脉高压;
(3)长期缺氧引起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可使血液的粘度增高.
增加肺血流阻力和加重右心负荷;
(4)有的肺部病变如肺小动脉炎、肺毛细血管床的大量破坏、肺
栓塞等也能成为肺动脉高压的原因;
(5)缺氧和酸中毒使心肌收缩性降低;
(6)呼吸困难时.用力呼气使胸内压升高。心脏量压.影响心
脏的舒张功能;用力吸气使胸内压降低,即心脏外面的负压增大.可
增加右心收缩的负荷.促使右心衰竭。
102.何谓肺性脑霸爰箕发霸机制?
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称为肺性脑病。其主要发病机制:
①二氧化碳直接使脑血管扩张.而缺氧也能使脑血管扩张.从而使
脑充血;②缺氧和酸中毒损伤血管内皮,使其通透性增高,导致脑
间质水肿}③缺氧使细胞ATP生成减少,影响Na’泵功能.引起细
胞内Na’水增多,形成脑细胞水肿。由于上述因索引起的脑充血、水
肿使颅内压增高、压迫脑血管.更加重脑缺氧,形成恶性循环.严
?94?
重时可导致脑疝形成;④呼衰时脑脊液pH的降低比血液更明显.导
致神经细胞内酸中毒,可增强脑谷氨酸脱鞍酶活性,使r一氨基丁酸
生成增多,导致中枢抑制。此外,可增强磷脂酶活性,使溶酶体释
放水解酶,引起神经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103.哪些原因可引趋惫性肺损伤而导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1)吸入烟雾、毒气、细苗、病毒等物质或肺挫伤、放射线损
伤等原因可直接损伤肺而导致ARDS产生。
(2)休克、D1(:等某些全身性病理过程可引起肺损伤而导致
ARDS产生。
(3)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等某些治疗措蘸也可引起急性肺损伤
而导致ARDS产生。
104何谓肝功能衰竭?
是指由于肝实质细胞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种综台征。包括黄疽、
低蛋白血症、高氪血症、出血、肾功能不全、代谢紊乱、神经精神
症状乃至昏迷等临床表现。
105试述肝功能障碍导致A/G比值降低或倒置的机制。
正常血浆蛋白总量为60~80g/I.,其中自蛋白占35~50g/IJ,球
蛋白20~30g/I。,二者之比值(A/G值)约1.5~2.5。严重肝功能
受损时,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减少;此时.又因免疫刺激作用,网状
内皮细胞与浆细胞增生.球蛋白特别是n一球蛋白生成增多.所以A/
G比值降低(小于1.5)甚至倒置。
106测定血清转氨酶水平为什么可反应肝细胞受损状况?
转氨酶是在肝细胞内合成并在肝细胞内参与代谢.若肝细胞受
损该酶释放入血,使其在血清中水平升高。所以测定血清转氨酶水
平可反应肝细胞受损状况。
107.肝病患者为什么可出现蜘蛛瘴?
正常情况下,雌激素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灭活后从尿和胆
汁排出。肝病特别是门脉性肝硬化时,由于肝脏对激素的灭活能力
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引起小动脉扩张,故患者可出现蜘蛛
-95?
状血管痣。
t08何谓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是继发于急、慢性月F功能衰竭或严重慢性实质性肝疾
病的一种神经精神综合征。
109.何谓外源性肝性脑病和内源性肝性脑病?
外源性肝性脑病是指继发于门脉性肝硬化、晚期血吸虫病肝硬
化等疾病的脑病;而内源性肝性脑病是指病毒性暴发性肝炎、中毒
性或药物性肝炎伴有肝细胞广泛坏死所致的肝性脑病。
110.肝性脑病时为什么血氢升高?
在正常机体内,氪的生成和清除总是保持着动态平衡。但肝性
脑病时.既可围氨的生成过多,也可因其清除不足而使血氯升高。
儿l_为什么肝功能障碍时出现氨的清除不足?
氨的清除主要是在肝脏经鸟氪酸循环合成尿素,再经肾排出伟
外。通常每生成ln∞I(克分子)的尿素能清除2mol的氨,同时也消
耗3moI的ATP,此外.还需多种酶参与完成尿素的合成。肝功能严
重障碍时,ATP供给不足和肝内各种酶系统严重受损,故尿素台成
减少而导致氪清除不足。
112为什么肝性脑病患者忌用肥皂液灌肠?
肥皂水是碱性,导致肠内呈碱性,使NH÷_'NH。增多,吸收
入血后,可使血氨升高,促进肝性脑病发生。
113为什么黄疸患者巩膜和皮肤较易被黄染?
因为胆红紊与弹性蛋白有较强的亲和力,而巩膜和皮肤富含弹
性蛋白.所以黄疽患者巩膜和皮肤易被黄染。
114溶血性黄疸患者血清、粪、尿中胆色素代谢有何变化特点?
(1)溶血性黄疸时,由于胆红素的生成超过了肝脏处理的能力,
故血清中非酯型胆红素即间接胆红索浓度增高。
(2)由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运载、酯化和排泄的功能代
偿性加强,进入肠内的酯型胆红索增多,肠内粪胆原和粪胆素也增
多,使粪色加深。
(3)由于溶血也呵使肝功能受一定影响,肠内过多的尿胆原吸
?96?
收卜占,肝脏4:能充分处理,而随尿排出的尿胆原也显著增多,非酯
型胆红素不能通过肾小球,故尿中无尿胆红素。
115何谓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殛其发病机制?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出生后多在最初几天内靛生轻度的非
酯型高胆红素血症和一时性黄疸,约l~2周后逐渐消退,这种黄疸
叫新生儿生理性黄疽。其发病机制:
(1)新生儿肝细胞合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功能不成
熟,以致肝脏不能充分酯化胆红素。
(2)在新生儿期肝细胞台成Y蛋白相对不足,使肝细胞对胆红
素的摄取运载过程减慢。
(3)新生几期都有一时性红细胞急速破坏,使肝细胞的胆红素
负荷增加。
116何谓肝细胞性黄疸及其产生常见原因。
由于肝细胞受损而引起的黄疸叫肝细胞性黄疽。其常见原因为
病毒(如肝炎病毒)感染和药物、毒物的中毒。
儿7试述肝细胞性黄疸患者血清、粪和尿中胆色素代谢的变化
特点。
(1)血清中酯型和非酯型胆红素均增多。即血清中直接胆红素
和间接胆红素含量均升高。
(2)因酯型胆红素排入肠减少,肠内粪胆原、粪胆素的形成也
减少,粪色可能稍演。
(3)虽肠道重吸收的尿胆原减少,但因肝细胞功能障碍,故摄
取并重新向肠道排泄尿胆原能力减弱。因而有较多的尿胆原随尿排
出,故尿中尿胆原仍增多,因血清中酯型胆红索增多,故尿中出现
胆红索,即临床上呈尿双胆阳性。
118何谓肝外胆道阻塞性黄疸々
因两侧肝胆管或总胆管发生完全或不完垒阻塞后,导致胆红索
返流八血而引起的黄疸。
119试述阻塞性黄疸时血清、粪、尿中胆色素代谢的变化特点。
若是完全阻塞的早期可有下述变化特点:
?97?
(1)血清酯型胆红素即直接胆红素含量显著增多。
(2)胆计完全不能进入畅道,大便呈陶土色。
(3)肠内无尿胆原,故屎中亦无尿胆原,但血清中酯型胆红素
可通过肾小球从尿排出,所以尿中出现胆红索。
120.何谓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指各种原因在短时间内引起肾脏泌
尿功能急剧障碍,以致机体生化内环境发生严重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其主要代谢变化为氮质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121.按病因不同可将AR}’分为哪三娄.并简述备粪的常见原
因。
(1)肾前性ARF:由肾前因素引起.见于由失血、脱水、烧伤、
感染、急性心力衰竭等各种原因所引起的休克早期。由于有效循环
血量减少。肾血液灌流量不足,导致ARF产生。若及时补足血容量,
肾功能就恢复,故又称功能性ARtr,或称肾前性氯质血症。
(2】肾后性ARF:是由肾后因索引起,即从肾盏到屎道口的碌
路梗阻所致,故又称阻塞性ARF。引起尿梗阻的原因有结石、血块、
肿瘤等引起的两侧输尿管内梗阻,肿瘤压迫、粘连等引起两侧输尿
管外梗阻,前列腺肥大、盆腔肿瘤等引起下尿路梗阻等。
(3)肾性AR[?:由肾脏的器质性病变引起.故又称器质性/kR[r。
常见的原因:
①肾小球、肾间质和肾血管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
肾炎、恶性高血压等引起急性弥漫性的肾小球损害;急性肾盂肾炎
引起肾间质损害。
②急性肾小管坏死:这是引起ARF、的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常
见于持续的肾缺血和重金属、药物等肾毒物的中毒作用。肾前性
ARt’未得到及时治疗,因持续的肾缺血引起肾小管坏死;汞、铅、砷
等重金属,磺胺娄、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均可随肾小球滤液
流经肾小管引起肾小管坏死。
122.惫性肾衰少尿期的主要机能代谢变化。
①尿液变化,如少尿、无尿;②水中毒;@高钾血症与高镁血
?98?
症;①代谢性酸中毒;⑤氮质血症;@尿毒症。
123何谓少尿、无尿、多尿和夜尿?
成人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7rnI称少尿;
24小时尿量少于50ml祢无尿。每24小时尿量超过2000m1.祢为多
尿。正常人排尿量具有一定的昼夜节律。通常白天尿量较夜间多2~
3倍,但在慢性肾衰早期,患者夜间排尿量与白天尿量相近,甚至超
过白天,这种情况弥夜尿。
124急性肾衰步尿期病人最常见的死因是什么?
高钾血症。因为高钾血症可引起心脏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严
重时可导致心室纤维颤动或心脏停搏。
125.试述少屎期导致高钾血症的机制。
(1)尿量减少和肾小管损害使钾随尿排出减少。
(2)组织破坏,释放大量钾至细胞外液。
(3)酸中毒时,H’从细胞外液进入细胞,而K’则从细胞内逸
出至细胞外液。
(4)如果再加上摄八含钾量高的饮食、或服用含钾或保钾药物
或输入库存血液,则更会迅速发生高钾血症。
126.何谓慢性肾功能衰竭?
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行性地破坏肾单位,以致残存的有机能的
肾单位终于不足以充分排出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的恒定,导致泌
尿功能障碍、内分泌功能失调和内环境的紊乱。主要表现为代谢废
物和毒性物质在体内潴留,以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这种
情况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cRF)。
127试述cRF的产生原因殛发病机制。
引起cRF的瘼病中以慢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慢性问质性肾炎
(包括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性肾小动脉硬化症、全身性红斑狼疮
等也是较为常见的原因。此外,肾动脉狭窄、多囊肾、肾结核、肾
结石、前列腺肥大、肿瘤等也可引起cRF。虽然原因不同,但共同
的发病机制是大量肾单位被破坏,残存的、有机能的肾单位太少,肾
脏不能维持正常功能。
?99?
128.慢性肾衰患者尿液有哪些变化?
(1)尿量的变化:早期出现夜尿、多尿。晚期少尿。
(2)尿比重变化:早期因肾浓缩能力减退而稀释功能正常一故
出现低比重尿或低渗尿。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等渗尿。
(3)尿蛋白和尿沉渣检查:有轻度至中度蛋白尿,尿中还有少
量红细胞和白细胞。尿沉渣中管型增多,以颗粒管型为晟常见,也
可见到巨大的颗粒或蜡样管型。
129慢性肾衰患者血清钾变化有何特点爰产生机理。
早期出现低钾血症。其机理:①因厌食而摄入钾不足;②多尿
或长期应甩利尿荆,使尿钾排出增多;③呕吐、腹泻时丢失钾过多。
晚期发生高钾血症。其机制:①有功能的肾单位太少.钾排出
量过低.这是最主要的原因;②含钾的饮食或药物摄入量多;③使
用保钾利尿剂;④酸中毒;⑤分解代谢增加(见于感染、发热等);
⑥溶血。
130.何谓肾性骨营养不丧?
慢性肾衰时,由于钙、磷及维生素D代谢障碍,继发性甲状旁
晾机能亢进及酸碱平衡紊乱等所引起的骨病,称为肾性骨营养l不良。
131何谓尿毒症和尿毒症脑病?
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均可导致代谢终末产物和内源性毒物在
体内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功能障碍,从而
引起一系列的自体中毒症状,称为尿毒症。尿毒症时出现的中枢神
经系统功能紊乱.称为尿毒症脑病。